2019-09-24 01:42:21小金老師

文藻教授布袋戲初戀與執著 顛覆外語教學(經濟日報,2019/9/23)

2019-09-23 18:50經濟日報 黃啟銘

霹靂國際多媒體曾讓啞巴葉小釵開口說英文,文藻外大也讓傳統台語腔的布袋戲角色可以「撂英文」了!由施忠賢副校長帶領的熱血師生與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數年努力的成果,不僅想讓年輕人學外語有趣味、有動力、有目標,更希望協助臺灣布袋戲傳統技藝傳承、創新,走向國際,讓世界看見臺灣原創藝術之美。

在地國際化

有鑑於「國際化」與「在地化」越來越密不可分,語言也成為當中最重要的黏合劑。

為了讓語言教學結合歷史、文化、表演及影音等多元領域,文藻外語大學副校長施忠賢自2016年起,就以「布袋戲在地國際化」為主題,展開一連串的創新語言教學實驗。

以布袋戲為主題,除了因施忠賢從小到大見證布袋戲在不同時代都能引領風騷,更因著眼於它的「可塑性」。施忠賢老師說道「自然生物與景觀、人造建物都無法成為文創代表,因為它們是靜態、已完成、不具可塑性的事物,唯獨布袋戲可以,」。並且就代表國家的意象而言,「在地」特色必須具備有「國際」發光的條件;在發展「國際化」過程中,也會回過頭來增益「在地化」的特色。這種「在地」與「國際」相輔相成的模式,得以成功的展現臺灣意象。

開發布袋戲多元形式

文藻外語大學在這項創新教學,以完整的研究與實務策略,更搭配攝影、數位等元素,運用年輕世代的創意,期待讓布袋戲文化再創新局。

邀請校內四大學院包含文教創意產業學院、英語暨國際學院、歐亞語文學院,以及人文教育學院一起投入推動布袋戲的「在地國際化」行列,透過「多元語庫」、「數位學園」及「中外典範」等三方向,開發布袋戲多元形式。

「多元語庫」以語言為主,進階性針對布袋戲的專有名詞、劇本內容進行語言轉譯,儲積這些多元外語的翻譯成果,並開放成為各界從事布袋戲外語化時的共同資料庫,以便未來更有效地協助布袋戲的語言翻譯問題。

「數位學園」則逐步建立布袋戲團的共識與聯盟,將戲團的資訊、表演內容等數位化,及從戲團的傳統技藝轉製成的數位課程,以公開的形式分享給大眾。

「中外典範」則結合文藻外語大學四大學院,從文學與戲劇範疇、文化內涵、社會價值及行銷模式等角度,探究布袋戲中的臺灣元素,及拓展國際的條件與方式,推動布袋戲成為兼具在地與國際特色的戲劇。

海外交流以文會友

自106年起,施忠賢老師便帶著學生到日本進行臺、日偶戲交流,第一年參訪的是日本公認偶界藝術性最高的國立文樂劇場,臺灣成員除了文藻大學師生外,也包含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駐館團隊「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其中包括偶頭雕刻師、造型師、偶衣師、操偶師、口白師,以及音樂製作與演出人員,進行全面性的交流。107年受交通部邀請前往馬來西亞檳城「樂活臺灣」展演。

歷經三年的規劃施老師亦結合日本文樂於108年在文藻外語大學及高雄社教館匯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昧堂的公孫長歌與慕容映雪,更與文樂人形女偶即興合演一段大阪奇遇記,內容逗趣,堪稱臺灣布袋戲偶與文樂人形偶首次同臺的歷史畫面。

由於交流的形式加入了展演,有助於讓前面的參訪加以內化,加深對雙方文化差異的理解。

從深耕本土文化起始,透過展演、影音、數位平臺等方式逐一累積教學成果,文藻外語大學的這項創新語言教學,也將透過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將日語、臺語和印尼文等語系納入,並透過線上平臺、社會設計與服務學習等進行場域實踐。

施忠賢一再強調的教學設計核心為「語言教學其實是一座橋梁,可以跨人文藝術設計、教育、通識、社會及理工等學門,激發參與教師重新思考語言教學與場域實踐之間的互動機理與共鳴之道。」

施忠賢教授 簡介

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系施忠賢副教授(現任文藻外語大學副校長),自小熱愛布袋戲,於2015年起,領導「布袋戲在地國際化」計畫團隊,與三昧堂產學合作,協助將其文宣、劇本等,翻譯成英文、德文與日文等多國家語言,並延請三昧堂成員到校演講偶頭造型、偶衣製作、木偶操演技術與國外展演經驗等,爾後更於2018起製作華語教材,供外籍人士透過欣賞布袋戲之美,學習華語與臺灣在地文化。



20190923文藻教授布袋戲初戀與執著 顛覆外語教學濟日報.jpg













原文出處: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3/4064017







高雄紀梵希自助婚紗. 2019-09-24 20:37:12

感謝分享真是長知識了感謝分享~讚

吃喝玩樂 2019-09-24 09:21:36

走走看看~http://www.av6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