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08:00:00Tinkle

有多少人想清楚為什麼要當父母?又有多少人想清楚為什麼要結婚?



結婚生子在社會上似乎是被定義成「人生清單上必列項目」,好像不結婚、不生子很奇怪,但這種現象的形成才是奇怪的,因為結婚也好、生子也罷,它們只不過是人生的「選項」之一。

縱觀古今中外,細看社會大小事,不難發現,其實不少人不適合當父母,也不是人人都適合結婚與人共組家庭,因此我們常看到很多破碎家庭(除了出意外等不可抗力因素之外),大多是沒有共識、價值觀不合、個性不合,甚至不懂結婚、為人父母的責任,而往往造成悲劇。在我看來,那些結婚生子的人,還不如不結婚不生子的人。

有沒有結婚生子不是重點,重點是:人無論做什麼,都要想清楚。有些人有了孩子,生了卻不養、不教,或者虐待他、他自生自滅,那為什麼要生呢?有的人結了婚,卻外遇亂搞關係,甚至拋家棄子,有的夫妻反目成仇,家暴、互打互砍的多得去,從民事案件變成刑事案件的也是不少,看到這樣,不禁也想問問:那當初為何要結婚?



即使是自由開放的現代,還是有滿大一部分的人是「為了結婚而結婚」,結婚的理由無非是「年紀到了」、「不想自己一個人」、「家裡催婚的壓力」、「身邊朋友都結了婚,好像自己也該結一下」…但細細分析這些理由,都不是真正為了「愛」。

結婚的意義在於「想和這個人一起共度此生」,這是需要存在濃厚的深情,才能走得下去,也因為很愛很愛,才會想一直在一起。然而沒有愛的婚姻,等於是一場交易,變成「各取所需」,有的人是為了找長期飯票,有的人是為了排遣寂寞,這些都不是「愛」----你「需要」對方,不見得等同於「愛」對方,所以在如此不合邏輯之下,這樣的結合,會長久嗎?會和諧嗎?為什麼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是因為名不正、言不順,這樣的合作關係,勢必不長久,而且紕漏百出。

而孩子的誕生,許多也只是如同孔融在《父母無恩論》說的:孩子只不過是父母性愛的產物。真正想要孩子、真心想栽培孩子的人不多,既然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自然也不會用心對待,孩子就這麼隨隨便便的養大了,幸運一點的還可以順利長大成人,運氣比較差的可能早夭或因此誤了一生,這樣的父母也難怪會招致怨恨。



我們都知道沒有想清楚就去做一件事,很容易招致失敗,可是偏偏在像結婚、生子這樣的人生大事,為什麼這麼多人還是沒想清楚就去做?真的是因為外在壓力、是因為體內生理腺素衝動?這些答案並不盡然。

追根究柢,和「有沒有學會對自己負責」有關係,一個人得會對自己負責,才能進一步對別人負責,如果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為何選擇,又怎麼能對這個選擇從一而終、堅持下去呢?看看台灣離婚高居世界第二高,甚至還有新聞報導有人將「離婚見證人」當成兼差職業,成了另類收入來源,想想也真是諷刺。對於孩子,除了許多社會事件,很多是在檯面下未浮現的常見問題,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等相關作品就知道,這些根本是日常所見,可能存在我們周遭,也許自己本身就有那樣的經歷,我們能說這些問題不嚴重嗎?



「想清楚,再去做」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也真的簡單),但很多人做不到,可是結果明明可想而知,就像看了菜單沒想清楚就亂點菜,沒試穿衣服就亂買,很容易踩雷出包,明明我們在生活小事幾乎都會去做的步驟,怎麼到人生大事卻都不會做了呢?這真的是很奇怪的現象!然而這個「沒想清楚」,不像一件衣服買錯了,頂多就是不穿浪費錢,婚結了、孩子生了,影響的不只是兩個家庭,甚至對社會一定程度的影響。既然這可能造成「公害」,有時我真的會想:結婚和生孩子,政府應該強制規定,必須考取資格才能執行,雖然這樣講起來有些不近人情,但自律自制、頭腦清楚的人實在不多,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社會問題。

有腦就要想清楚,有心就要去體會、去同理,如果做一件事不用腦、不用心,實在很危險。若我們在做一件事之前,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與可能帶來的影響與後果,或許就不會那樣小看,也不會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以致於事後無法收拾。

一個適合結婚生子的人,勢必是個成熟的人,倘若無法做到上述所說的「想清楚」、「負責任」,就不是個成熟的人,那為人夫(妻」、為人父(母)這些事可萬萬不能做啊!沒有想清楚就去做的人,不如想清楚而選擇不做的人,至少人家是想清楚的,也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所以別再以「已婚」、「單身」來區別、嘲弄他人,那些負不起責任的人,就算結了婚、有了孩子也是沒肩膀,單身的人也不會比他差,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