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3 08:00:00Tinkle

我們需要的不是「正向」思考,而是「反向」思考



做人,好像都要正面積極向上,反之就是沉淪墮落,我也覺得基本上是這樣沒錯,因為我相信人性本惡,我們受教育就是為了克制天生的劣根性與惰性,但中間或有一些彈性空間,比如我們常聽到「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個休息,就是一種彈性,你總不能叫人一路狂奔向前行,人不是機器,也是會累的,有時藉由休息沉澱自我,反而讓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也更有活力的去面對未來,這樣不是很好嗎?所以真的不用這麼硬性。

由於我自己是個偏向正面樂觀的人,所以我也盡可能去選擇那樣的環境,我待在那些地方算是很能適應,也很接受,但有時看到一些新加入的成員好像不是很認同,甚至反感,一開始我想說這樣的環境不是很好嗎?為什麼不喜歡?而我的工作與文化有關,所以我必須去瞭解,後來才發現:大多數的人不是討厭「正向」,而是討厭什麼都要正向正向再正向,只要想法與那些倡導鼓吹正向的人不一樣,就會被說「你這樣不夠正向」或是「你怎麼這麼負面呀」,慢慢的,我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了。



而人有七情六欲,我也不是24小時都正面樂觀,人本來就有喜怒哀樂,有句話說:「如果一個人一直都笑咪咪的,沒脾氣也不哭不怒,那你要小心,他可能是精神病患,或者他即將會爆發做出什麼脫序的事來。」心理學家也提過:「一個人不可能沒有情緒,沒有情緒的,除了死人,就是瘋子。」不少「正向魔人」不僅把標竿立在「一定正向」,甚至還要人「不要有情緒」,這樣否定他人情緒的觀念與做法,感覺會把人逼瘋。當然每個人要學會控制自己情緒,這是基本的負責任,但叫人不准有情緒,實在是不人道呀!

正向,是好的,但世間有陰陽晝夜,有正面,也有負面,我們不可能告訴自己:不能有負面想法。有時適時出現負面的想法,反而是件好事,否則大家都太樂觀了,意想不到有多大的嚴重性,這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就好比東西方常拿來比較:美國人有1/4左右的人都有負債,也沒有什麼儲蓄,反過來看,東方人例如中國、台灣、日本等等,一生都不斷儲蓄,而拚命工作著。這兩者的差異在於美國人多半過於「樂觀」,但要說東方人比較悲觀嗎?其實這是一種未雨綢繆,我們說「做好最壞的打算」,並不是負面悲觀,而是讓自己有預先準備,在事情發生時,不至於手足無措,或者毫無準備的被擊倒。因此,我們真正需要的並非是「正向」思考,而是「反向」思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無可否認,人是有天生劣根性的,在安逸的舒適圈裡,通常都會停滯不前甚至退化,而在危機出現時,反倒會激發我們的潛能,迫使自己進步,才能度過難關。但危機不是常常有,尤其現在社會進步又安全,不像以前古代處處危機四伏,一不小心就送了小命,自然要時時謹慎,步步為營,現代人愈來愈多不會去想到後果就莽撞行事的人,犯了錯就耍賴、硬拗,不然就輕輕帶過:「喔~大不了我改過就是了。」但其實也沒改。更可怕的是,他這樣做不只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甚至根本沒能有改過的機會,一次就被擊倒了。

我們可以不用100%正向,但一定得要具備「反向」思考的能力:在有把握時反向思考有沒有什麼缺失的、在沒把握時想想自己有哪些優勢是沒問題的,如此一來,反能讓自己有了方向做些調整,就能有機會使自己變得更好、發揮更大的效能。



正向,不一定是對的方向,它可能偏離原本的範圍;但是反向,卻是用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情,反而拓增思路。而且「反向思考」就算不是用在自己身上,比如在面對一件時事議題,尤其現在假新聞這麼多,很多資訊真真假假分不清,但如果在一件事情出來,先不要那麼篤定的認定它,而是反過來想:「這會不會是假的?」當然這也不是沒來由的懷疑,而是去思考有什麼不合常理或奇怪的地方,就不會輕易被騙。


反向思考讓人開闊了思考的空間,也增進辨別的能力,所以我們與其一味的告訴別人要正向面對,還不如問問他:「反過來想,你覺得如何如何…呢?」不只指引對方一條「正向」大道,而是開闊他通向四面八方各種可能的範疇,這將會更全面,也更容易讓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