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8 08:00:00Tinkle

以「尊重」為基礎的比較才是真正為對方好




前些日子和一位媽媽聊到小朋友上小學一年級遇到的問題,她提到和學校老師溝通不良令她生氣,因為我不清楚,所以她詳細講述了一遍,其實父母和老師都希望孩子更好,這是一致的目標,但為何無法變成同一陣線的盟友,反而成仇敵?其中的溝通和觀念要在同一頻率是很重要。

我聽了她與老師的對話和老師的做法,我尊重每個老師的教法,因為這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發現那個老師最不該出現的觀念和說話方式,就是他竟然會對家長說「別的小孩都怎樣,○○為什麼不怎樣」之類的話,把小孩拿來互相比較可是大忌,不僅老師不要這樣做,父母長輩也是一樣,想想有多少老一輩的人,常對晚輩說「誰誰誰都怎樣怎樣,你怎麼沒有怎樣」,像是「人家都考第一名,你怎麼沒有考第一名」、「某某的兒子/女兒考上第一志願,你怎麼考這樣」、「隔壁家的兒子/女兒都結婚生子了,你怎麼還不結婚」……只要有比較----而且是拿別人來比較,就一定會發生衝突、打壞關係,無論是父母對子女、老師對學生、夫妻情侶之間,都是一樣的。

我們可以拿自己與他人做良性的比較,例如看到比自己好的人,以他為目標而努力,而不是拿自己好的一面,去和比自己差的人比較;而擅自拿別人比較是非常不禮貌且不尊重人的行為,天哪~我真想不到居然一個為人師表的人會說出這樣的話!(不要說媽媽火大,我都震驚了),不是應該針對目標對象嗎?而不是一直拿第三人來說,人不是複製品,A和B本來就是不一樣,這個孩子和那個孩子會一樣嗎?放在一起比較又有什麼意思呢?這對一個人的成長根本沒意義。應該做的是,去深入瞭解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做、他的想法是什麼,並適時導入正確觀念(這時可以拿別人的故事與做法來說明或予之參考,但不是直接的要對方和他一樣,而是讓對方思考「那你可以做些什麼」)。

我想那個老師會這樣說,應該是對於環境這樣的行為和語言模式已經習以為常,所以不覺得這是錯的(那個老師並非新手老師),而社會中很多人也是如此,會覺得「大家都這樣呀」,因為無法有所覺察,所以不知改進,可是…我們只要將心比心就會知道了,被這樣對待的一方肯定是不舒服,而且也無法接受這樣不公平且無理的對待。

平時生活中很多事情,我們必須對事不對人,重點不是放在「這件事大家都做」,而是放在「這件事這樣做對不對」,大家都做的事不見得是對的,例如闖紅燈、冷漠、霸凌、歧視、貪小便宜等等,若我們能夠愈是客觀的去看待,就不會在搞不清楚狀況下被別人牽著走,不少人做了錯事後才說「沒有呀,我就看某某某也這樣,所以就……」,其實他們連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意義都不清楚;如果清楚了,所說出來的理由就不會是因為別人(這樣做了),而是自己(想這樣做)。同理,我們在面對一個人時,就針對他來說,不要去扯到別人也怎樣、他也怎樣,因為扯到別人的時候,當事人就不想聽了,因為他會覺得你在講別人的事,不是為他而說。就好比太太明明就想和先生溝通問題,但卻一直講「某某的先生怎樣怎樣」、「誰誰誰的先生也怎樣怎樣」,我想先生應該會想翻白眼吧(反之,拿別人的太太來和自己太太比較,也會是如此)。

尊重他人,就是把心放在對方身上,針對這個人去說出我們最真誠的話,只要帶著善意的初衷,才能達成溝通,創造出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