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7 09:33:04吳山水

竹子湖田園風情2020

竹子湖田園風情

晨色是空濛的有點淘氣,太陽不自量力爬上了七星山 ,花田李下怕別人閒言閒語。這樣安詳幽靜的晨曦,影自拉得好長好遠,只怕見不到好花爛漫盈盈開。

 

竹子湖吧!沒有湖泊的竹子湖,看來看去也構成不了湖的意境。人們總喜歡花心思去製造氣氛、或浪漫、或情調。只要有花的地方,趨之若鶩的心態,往往比看湖也許來得高雅。

 

來竹子湖,有花可賞是美麗的滿足;無花可觀也足於讓你心平氣清,賞花自然是一種賞心悅目。走在田間小道上,享受泥土裡的芬芳,也有醉人的歡怡情態。不管抱持的態度是否引起心靈共振,自在的樂活應該是人生的快樂吧!

 

漫走在竹子湖,這樣一個田園生活圈,田園氣息是濃烈的:不僅看到田間阡陌花海婆娑,也聞到花草飄逸的清香,更有小橋流水,淙淙流經一畦畦田野;梯田安閒的躺在山坡上,這山這水曾經灌溉出獨特的蓬萊米,養活此地賴於耕作農民肚子。

 

竹子湖這個多情的田園聚落,樸拙的農村氣息,還依存在農業精緻的耕耘模式。從水芋花的栽植,一直到繡球花的培育,再到雜作農地交替作物,農民耕出了一片天地。只要一提到竹子湖,總覺得這裡是陽明山上一顆明珠,閃閃掛在大屯山、七星山下亮麗晶瑩剔透。

我喜歡竹子湖安逸的生活,田園的輕快自在的農耕,更愛它多樣的怡然景致;花田美化了竹子湖農村樣貌,更吸住更多旅人絡繹不絕的到來。走在這安靜的田園村落,有一種陶淵明自得其樂之桃花源理想世界的感覺。

隨筆手札/飛鳳山人

2020.05.17

竹子湖

竹子湖位於陽明山之腰部,面對台北盆地。全區因熔岩流分割為東、西兩部分。西竹子湖係由大屯山、小觀音山熔岩流堰塞而成,今已成一穩定坡面。東竹子湖則由七星山、小觀音山熔岩堰塞而成,形成時間較晚。

 

在氣溫方面,年均溫約攝氏18.521.0度,夏季悶熱可達30度,但因地勢較高,仍較台北盆地涼爽;冬季則低於10度,溫差顯著。與陽明山其他地區相較,則一月略低、七月較高。雨量方面,因位於西南氣流迎風面,年均雨量可達4500多公釐,是台北盆地的兩倍有餘。尤其在七到十二月間受到颱風與東北季風的雙重影響,為降雨集中的時期。

 

竹子湖地區在史前時代就已有人類活動的痕跡,但是由於出土文物相當零星,僅能推測這個地區只是從台北盆地通往北海岸之孔道,或是進行採集與狩獵的生活領域。清代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漢人大量移墾,竹子湖地區聚落也在此一時期形成。最早來此開墾的為泉州的高姓家族,其次為曹姓家族,再次才是林姓與其他家族。1895年清朝割台,陽明山地區有簡大獅率領的抗日勢力集結,在竹子湖地區也留下古戰場遺跡。在日本控制全台之後,磯永吉博士因登七星山而發現此地特殊的地形,於1923年設立立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隨著農業的發展,溫泉療養所、登山住宿山莊、竹子湖書房、蔬菜試驗所、堆肥試驗場,以及灌溉所需的水利設施,也陸續建立起來。在此時期,陸續發展出蓬萊米與高麗菜的產業。戰後,由於國民政府經費短缺,農業試驗所遭到廢除,再加上梨山高麗菜的競爭,竹子湖的農業日漸沒落。後來隨著海芋的引進,產業逐漸轉型為以花卉、觀光為主。

 

行政區劃沿革清領時期 康熙:內北投社 乾隆:北投庄 日治時期 1905年:竹子湖庄 1920年:竹子湖庄湖田里 戰後時期 1946年─1989年:湖田里 1990年:併入湖山里2002年:湖田里(自湖山里分出)

 

參考資料:來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