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 09:29:50IT肥蝦

從電影看社會心理: Babel–就算是血緣親情,愛的表達還是有如千斤重鼎與萬絲飛絮般的難以述說嗎?

(一)心得:


    本片英文片名「Babel」出自《聖經》創世紀第十一章,敘說上帝為了怕人類「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因此賜予人類不同語言,使之分崩離析。在專案管理提到溝通管道的公式是組合C_2^n,因此隨著成員的增加溝通難度與成本也急速上升。因此就算群體成員間有著相互感情與共同目標,但因為彼此間無法有效溝通,目標不但無法達成,更將使得群體渙散如散沙。
    我個人以為這溝通管道公式還是嚴重低估了其內涵複雜度。溝通中的認知與感受,會因為成員間彼此的信任與親密感不同而有所不同,表達方式更因為彼此間文化、環境、權力與名利等而有不同的約制。
    「家庭」,我想儘管在不同文化下,家庭成員間的感情與依賴,還是扮演著社會群體凝聚與共識追求的基本單位。「Babel」陳述四個家庭因為家中成員的改變(母親與幼兒去世),權力地位變化(槍枝的賦予),或是文化所約制的象徵到來(原生家庭兒子的婚禮),進一步變更或破壞原有的溝通現狀,尤其是當原有溝通鏈結中的一環斷裂,這些情況都需要重新修補與增強現有成員間的信任與親密感。
    信任與親密的改變與修補是不容易的,因為涉及到了雙方情感的揭露與自我的坦白。社會文化對於感情的揭露有著重重的制約;社會現實對於自我的坦白,又更是牽扯了每個個體的價值觀與利害衡量。試問多少人能不顧社會文化與社會現實,而直白的表達自己對於「愛」的一切感受呢?想想清康熙朝的九子奪嫡,「最是無情帝王家」道盡了就算是血緣親情,也難逃文化與現實的考驗呀!
    試想如果本劇的結局是:千惠子從自家陽台跳樓;尤瑟夫繼續負隅抵抗而被射殺;蘇珊送醫後不治;兩個小孩於邊界中永遠失去蹤影,這會讓觀賞的我們有何感觸?身為人父的我,觀看本片實在讓我胸像壓著千斤重、心似纏上萬絲縷。
(二)問題:
    家庭成員間的感情與依賴並不因為文化而不同,但是卻受到文化的制約,使得家庭間的「愛」需要透過規範與教條來表達,而結果有可能是扭曲或者傷害。試問,我們有這智慧與勇氣放下文化、環境、甚至名利的羈絆,而向家庭成員傾訴與接納最初衷的「愛」嗎?還是我們會擔心被勒索與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