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3 09:48:00金子齡

探險考古趣の『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有時候,週休二日放假時,如果沒有特別安排出遊行程的話,就會選擇到市區用餐或是住家附近的景點散步,而住家旁邊的南科,也有一些適合親子共遊的景點,像之前曾造訪過的「樹谷農場」、「南科幾米公園」等,剛好在這一陣子,看到網路上分享的新景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裡面有許多適合小朋友探索的區域,所以便打算帶著姊弟倆到這邊參觀,不過由於目前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為試營運階段,試營運期間僅開放平日參觀,假日是沒有開放的,所以就一直沒有到這邊參觀,直到最近平日請假休息時,因為姊姊要上課,所以就帶著弟弟及將將媽到這邊參觀,考古館有地下停車場,試營運期間免費入場參觀且免停車費,所以到這邊參觀,不用擔心停車的問題,當天在外頭繞了一圈之後,選擇把車子停放在戶外停車場,在走路進去參觀。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座落於台南新市區南科三路,佔地2.44公頃,南科考古館的建築外觀以黑色石材搭配橫向紋飾來設計,遠遠看過去既沉穩又帶點神祕感,主要用於保存及展示南科遺址出土的文物,是南台灣唯一史前文物館,並結合親子兒童廳、海洋劇場、觸控式影像並結合教具、遊戲、劇場及導覽等多元方式讓史前文物介紹更有趣。

考古館外部廣場,也有一些藝術作品,等待遊客去探險挖掘,主體建築周圍的玄武岩外牆上,分別藏匿著各種遠古的生物,遊客可以沿著外圍廣場繞一圈,尋找一下動物古髓。

要走進博物館前,需先經過長型隧道,讓人有一種穿越時空來到遠古的錯覺,隧道裡也是一個很好拍的地方窩。

進入門口之後,首先看到寬敞的大廳,試營運階段,全館採免費門票入場的方式進館參觀,參觀的遊客,可以先至服務櫃檯處跟服務人員領取免費的門票入場,服務櫃檯旁邊也有紀念章可以收集窩。

在開始參觀前,還是要先對園區每個樓層進行了解,一共有4個樓層,B1是停車場,1樓是大廳、服務台、餐廳及禮品部、2樓是特展室、典藏展覽室及兒童廳、3樓是常設展第二、三廳及黃色天井、4樓是常設展第一廳、多功能教室、國際會議廳及行政中心等。

參觀路線由四樓開始逛起,遊客可以選擇搭乘手扶梯或是電梯直達頂樓,當天是選擇搭乘電梯直達4樓,再沿著動線一路參觀下來。

搭乘電梯直到頂樓,一走出電梯口,可以看到右手邊有一個觀景台,可以從館內看到館外的風景,而且還可以看到高鐵呼嘯而過的畫面,當天等了一下子,還是等不到高鐵通過,哈...

接著看到一艘竹編的船隻,在海上航行的場景,弟弟擺出划船的姿勢作呼應。

接著來到投影廊道,一走近,便會聽到各國打招呼的語言,往地上一看,可以看到地板上投射出現多種動物化石的骨架,原來這些都是在南科遺址出土生物的真實樣貌。

接著來到「常設展第一廳」,圓弧狀的空間設計搭配環景動畫,空間很寬敞,遊客可以席地而坐觀賞,動畫開始前的倒數,讓參觀的遊客,彷彿像在搭乘火箭一樣,準備經歷一場史前文化之旅。

時光穿梭到史前時代,回到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西拉雅文化等,見證老祖宗的生活美學,環繞螢幕搭配科技動畫讓難以消化的歷史變得生動有趣,讓遊客對每個時期的文物都有所認識。

往前走,來到一個展示區,上頭正撥放著樹谷園區從史前時期周遭地理環境的演進史,讓對所踏的區域由來,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在參觀完動畫之後,為了讓遊客有更深刻的體驗,館內展出每個古文明的場景及樣貌,像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西拉雅文化等。

藉由縮小版的每個文明場景,可以看到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建築工法及生活模式。

菓葉期(距今5000-4300 B.P),生活方式以採集海邊潮間帶的貝類、魚類和海藻類作為主要的生活資源,但也獵取以鹿為主的陸上動物,並施行簡單的農作,生業工具也多是與取食貝類有關的凹石和石槌,而和捕魚、狩獵有關的工具數目相當稀少,顯示其生業活動應該是以採集海邊潮間帶的生物資源為主要型態。

接著看到的是「人面陶偶」(屬於蔦松文化鞍子期),蔦松文化依年代前後則分為鞍子期、蔦松期、看西期,鞍子期於距今1800-1400年間,陶器則以細沙紅陶為主。

牛稠子期(距今4300-3800 B.P),出土的石器為牛稠子文化的特色,釜鋤形器主要以橄欖石、玄武岩磨製而成、錛鑿型器同樣以橄欖石、玄武岩磨製而成。

右先方期(距今3800-3300 B.P),石刀使用片狀節理發達的頁岩製成,製陶技術同樣也具高度發展,主要為紅褐色陶,大部分夾雜粗砂、少部分為泥質沙。

鹿角刀柄,是屬於蔦松文化蔦松期的出土文物。

大湖期(距今3300-2800 B.P),屬於臺灣新石器時代晚期,主要特色是大量使用灰黑陶。

近代漢人文化(距今300年前),台南是漢人最早進入台灣開墾的地方,明末清初之際,已有相當的定居人口,貿易通路也頗活絡。南科園區的漢人文化遺留主要見於道爺、柑港、道爺南、南科國小、旗竿地東、木柵等遺址,出土文物中,常見糖漏等紅褐色厚胎硬陶,顯示當時已栽種甘蔗並用來製糖。主要器物除了厚胎硬陶,也有安平壺、青花瓷等。

上方是安平壺、左下方是煎藥壺及火爐、右下方是壓花油燈座及器蓋。

西拉雅期(距今350-150 B.P),在漢人尚未大批移民拓墾之前,台南平原是原住民西拉雅族的主要活動地區,在南科園區西南側大道公遺址所發現的該族高密度遺留,此時期先民已透過交易取得各式硬陶及瓷器作為器皿,鐵器的數量增多,並利用雕刻穿孔的鹿角及玻璃珠、環等作為飾品,這也反映當時東亞地區人群互動頻繁的歷史背景。

骨骰,是屬於西拉雅文化西拉雅期的出土文物。

YA~~參觀完「常設展第一廳」了,讓我們繼續往下層探險吧。

沿著動線走,來到「常設展第二廳」,門口被盤根錯節的樹枝所包覆,彷彿來到地底下,很有臨場感。

一走進裡面,彷彿來到一個部落裡,部落的每個角落,看的到人力從事生產的情形。

來到海邊,看到有的人正結網捕魚、有的人拿著竹叉在沿海地帶捕魚,各司其職。

海岸邊的樹叢裡也有幾隻水鳥在覓食。

走回部落,看到每戶人家的房子都是高腳屋,房子下面可以堆放木柴,一群人在屋前吃著美味的餐點,另一旁,有2位婦人正忙著搗食材。

屋後養著2隻狗,來負責守衛的工作,對於陌生人入侵便大叫喝止,同時也讓住家有所警覺。

來到另一戶人家,看到一家人正席地而坐製作陶器。

旁邊放置著剛捕捉到的梅花鹿及山豬,晚餐打算要怎麼料理呢?

接著看到土裡有埋葬者往生者,南科園區內的先民,在不同時代對於埋葬往生者有不同的方式,大致而言,距今約5,000-4,200年前的大坌坑文化,人體葬姿主要為頭向朝南之仰身直肢葬;3,800-3,300年前的牛稠子文化時期,主要行仰身直肢葬式,同時也出現俯身葬及甕棺葬,距今約3,000年前的大湖文化,人體葬姿多為頭向朝北之仰身直肢與俯身直肢葬,同時也有甕棺葬,距今約1,800年前的蔦松文化,人體葬姿以頭向朝北的仰身直肢葬為主。

來到森林裡,可以看到些許人正努力伐木,然後把樹枝綑成一堆帶回家裡。
森林裡,除了有豐富的林業外,同時也有許多的動物,林間可以看到一群人帶著飼養的黑狗正在追捕獵物,史前先民利用動物的目的,是作為食物或取得其皮毛與骨骸以製作工具或用品,此外,從動物遺留也可推知當時的生態環境概況,從南科遺址出土的陸域動物遺骸中,以哺乳類最多,兩棲爬蟲類及飛禽類較少。

在大樹底下有長著許多的菇類可以採集。

米在中國人的文化裡是不可或缺的食物,史前人耕種,可能採「山田燒墾」方式,在離住家較遠處選擇合適的地方,耕作前先放火焚燒,再整地工作,並用灰燼當肥料,播種種植作物,通常它們會用石鋤整地、挖掘採收根莖類植物,用石刀割取穀穗。

接著來到「常設展第三廳」,門口是年輪的設計,看起來就很有氣勢,當天該廳未開放參觀。

沿著館內的動線,由4樓通道往下參觀,遊客可以藉著每個角落的窗戶,從內窺探看中間的「黃色天井」,每一個角度向外看都不同,四周牆面是黃澄澄的顏色,配上藍天、綠地,一旁的樹木象徵生生不息,讓人彷彿置身在一幅畫中。

黃色天井裡面帶著寂靜意象的氛圍,當然要幫將將媽跟弟弟來拍照留念一下囉。

接著來到「兒童廳」,空間很寬敞明亮,搭配繽紛的色彩,連燈飾都隱藏小巧思,採現場領取場次號碼牌的方式進場,但由於有限制入場的人數,所以有興趣的朋友手腳要快。

兒童廳入口處兩側就設有置物櫃和鞋櫃,置物櫃的外面是一片色彩繽紛的彩繪牆,讓人完全看不出是置物櫃,繽紛的色彩與充滿活力的小朋友相呼應,很有特色。

兒童廳規劃了「神話故事」、「火的傳說」、「海洋劇場」、「太陽與樹精靈」、「森林迷宮」、「遊戲活動區」、「發掘體驗」、「家長休息區」,其中「海洋劇場」利用4D技術體驗古人搭乘竹筏出海冒險患難的精神。

由於我們當天未取得場次號碼牌,所以比較可惜的是無法進入參觀,由外頭稍微往內拍照,左手邊是「太陽與樹精靈」,結合編織網、球池、溜滑梯的兒童遊戲區,右手邊是「火的傳說」體驗鑽木取火、礫石取火,歷史課本的內容變成互動設施,感覺很寬敞,很適合帶姊弟倆過來玩。

YA~~來跟兒童廳外的大樹合照囉,有沒有很可愛啊...

繼續往前走,來到博物館的密室,這一個區塊是整面的玻璃窗,遊客可以站在上頭觀看實驗室工作人員研究古物及整理的畫面。

接著來到「特展室」,目前展出「穿越五千年遇見你-大坌坑文化的故事」,透過數千年的生活用品、動物遺骸或墓葬重建並展現當時的環境與生活,藉由陶器上的精美紋飾,得以一窺大坌坑人的獨特美學。

大坌坑文化早期埋葬死者的方式,是將遺體棄置於灰坑或貝塚之中,或未深掘墓穴而簡單埋藏於地下,陪葬品包括陶罐及相當多的貝類、齒類裝飾品。

大坌坑文化人除了海裡撈捕魚貝之外,為了覓食,必須獵捕動物,最常捕獲動物是豬、鹿、兔、鼬等中小型動物。

由於當時的配葬品裡有貝類、齒類等裝飾品,所以一些用於製作飾品的工具也很多樣化。

大坌坑人具有良好的磨製技巧,巧妙利用大海貝類製作出精巧「貝刀」、「龜甲笠螺貝環」等,以及用石材磨製出「橄欖石玄武岩斧鋤型器」等器具。

當年大坌坑保留下來的物品,有破損過又重新組合而成的陶器,也有陶器零星碎片等。

整體來說,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館位在臺南科學園區內,南科考古館的建築風格線條明顯且現代化,南科館展廳主題為「時空走廊」、「史前生活場景」、「兒童展廳」等區塊,很適合親子共遊,可以搭配南科兒童遊戲場、幾米公園、樹谷科學園區等親子景點,安排一趟台南一日遊行程囉。
 
  

地址: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

電話:06-505-0905

營業時間:AM 900 ~ PM 1630(週六、日公休)

網址:【南科考古館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