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 13:58:19路痕

穿越時空的【繫念】─賞析漫漁的懷舊詩


舊時國小用的桌椅,中間常被劃上一條楚河漢界


18
世紀著名的德國詩人哲學家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曾說:「兒童的遊戲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又說:「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

誠然,最單純的童年往往是最善良真誠的,兒童的許多行為和遊戲,往往影射或對比出了成人世界(教育)的虛偽和矯飾。然而真正的童心反而是成人應該學習和呵護的珍寶。因著社會的磨難和歷練,成人總是必須在兒童身上才能找回或學習到最根本的單純、善良或無垢的初心。

詩的寫作也是一樣,太注重於雕鑿、太多的修飾或鋪陳或高深的辭彙,有時反不如平實無華的陳述,一段令人動容的文本、故事或往事。有時最單純的也最深刻,最簡單的也最幸福。

我在《野薑花詩集》29期邂逅了漫漁所寫,一首充滿童趣又蘊含深情的詩─〈繫念〉,咀嚼再三,一下把我拉回了讀國小時充滿歡樂和童趣的快樂時光。這首詩不管是故事或技巧,都有值得學習和品讀的價值,因此在這裡介紹給朋友們欣賞。
先來讀讀這首有趣的童詩:

 

〈繫念〉   

那條線一直在我們之間

有時是分界    有時是

緣牽

 

開學第一天    你將書桌切開

    慎重地躺在疆界

左手臂和右手臂宣言

保持陌生

 

小刀的痕跡猶新

井水開始流到河水

文具似小舟    來往輕渡

午餐盒裡排骨滷蛋飛象過河

還有眼神,笑容,和

不經意的碰觸

 

畢業那一天    我們決定

一人帶走線的一端

延伸    延伸    延伸

到地球遙距的兩個點點

 

想起對方的時候   

扯一下

串串往事

 

〈繫念〉說的是對一個小時候坐在同一張桌子的朋友的想念,因為不同年紀的童年學習的環境有差異,所以我得在這首詩之前得先說明一下詩中所述當時的時空背景:

那是大約在二、三十年或更早前,那貧困單純的年代,台灣的小學通常沿用日制時期留下,「國民公學校」的教制和桌椅規格。當時小學生的桌椅是木製兩人共用的桌子,下面有兩格空間(沒有抽屜的置物空間,可以放書本或文具),有的椅子也是兩人共用的雙人椅,有的則是分開的單人椅。但小學並沒有男女分校,所以老師為了讓小朋友不要在上課時老是在下面嘰哩呱啦愛講話,入學時通常會把男、女生的座位穿插安排坐在一起,這樣除了學習和異性共處,也可以減少上課時的紛擾或影響學習的效果。(當然也有例外)

但由於民風保守,家庭教育為了保護女子,往往從小灌輸小朋友「男女授受不親」的古訓,所以小朋友從小和陌生異性是從「敵視」的心態開始學習相處的。甚至在小朋友之間也有那種:和男生「牽手」就會懷孕的好笑謠傳。在班上小朋友也常會有「男生愛女生」之類互相攻擊或取笑或追打的嬉弄。

這首詩的前兩段說的就是小學一開學,被分配排坐在一起的兩位同學,就在桌子中央用「超級小刀」(那時沒有美工刀)劃下了一條「楚河漢界」。意思是:你是你,我是我,不准越界!

但作者在「分界」(我的左臂和你的右臂宣示保持陌生…)之外又多加了一個「緣牽」,埋下了後面懷念故友的伏筆。

第三段很有趣,小朋友是很天真的,劃下的分界刀痕都還很新,沒幾天就已經忘了剛宣示的敵對的意識。所以本來「不犯」的井水,開始流到河水。作者別出心裁令人莞爾的是:文具似小舟/來往輕渡//午餐盒裡的排骨滷蛋「飛象過河」…這樣生動具體的詩語,很有畫面,讓人嘴角無法不上揚。想起小時的那些可愛的文具在兩邊互相借來借去(飄來飄去)還有眼神,笑容,和//不經意的碰觸,又伏筆了往後的相牽的情意。

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同窗情誼的分離對幼小的心靈尤為令人不捨,漫漁高明之處在於把原來刻劃在桌子上具體的界線,活化成了兩人各執一端相思的線,居然還可以各執一端遠走他鄉?而短短小小為了拒絕對方才劃在桌子上的刀痕,此時竟然有了意義上180度的反轉,成為兩個人友誼,耐得住時間考驗,最後牽繋不斷可以連接地球遙距兩個點的虛擬情絲。全詩的故事張力於焉而生。

更有甚者,作者在最後把詩的構思的意象發揮到極至,居然寫:想起對方的時候/ //扯一下//串串往事。使得原來楚河漢界的刀痕不但成為連結舊日的回憶之索,更成了可以一串串像風鈴或粽子可以繫住往事的繩索。

 一條原本為了劃清界線童年刻劃出的線,虛實相生意象交錯,不但可成為相互懷念的記憶之線,也可以成為綑綁美好童年的友誼之索。席勒說的沒錯: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所以我想借這首有溫度的詩來從事美的教育,很客觀的說:這是一首耐人尋味,值得咀嚼再三的好詩。

(悄悄話) 2019-08-30 20:31:49
(悄悄話) 2019-08-27 09:28:00
(悄悄話) 2019-08-27 07: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