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4 12:00:00Ling靈

旅行作家陳浪:大學走遍150座城市,流浪中踏出他的未來

       「旅行中,我根本沒有離開家,而是整座島嶼、這片土地都是我的家。」

      「我們充滿稜角,透過一次次旅行,讓自己變得平滑、成熟。」

      「夢想要偉大,才能算是夢想,若是夢想不用遇上挫折,就可以輕易地完成,那麼只能稱作是現實。」

       大約在兩個禮拜前,學校的AIESEC邀請了一位旅遊作家————陳浪,至校內來進行演講。當時被演講的主題「1秒決定旅出2000個日子的流浪」,以及海報文宣:「對自我價值的迷茫質疑,對未來現實的徬徨不安,也許流浪,能讓你找到方向」這幾句話深深地吸引著我。平時我也挺喜歡出外旅行,加上那陣子正為了未知的將來感到擔心害怕,抱持著或許能從這場講座獲得些啟發,便報名聆聽。

    

       “陳浪,政治大學俄文系畢業,旅行作家、自由攝影師、行腳節目主持人,座右銘為:「你有在路上的信仰,那麼你所追尋,就會在路上。」20歲起義無反顧踏上背包客旅程,迄今足跡遍布全球百餘座城市。對於隻身旅行有著無比熱忱,鍾情於漫漫長路上的美麗與哀愁,執著於向遠方不斷地前進且探索。著作有《沒有終點的陸途》(2015)、《我不懂青春,只懂遠行》(2016)、《哪裡,是我的流浪》(2019)”

      內容來自《旅讀中國》的資料介紹:https://www.orchina.net/expert/25

 

       不得不說,這是一場十分精彩的演講。陳浪主要向大家談論迷惘與流浪,除了分享自身的旅行,也將旅途中深刻的想法與體會告訴聽眾,更融入一些對於人生未來的價值觀。如果只想著講者單純是來分享旅程,或是純粹來推廣新書,這個想法可是大錯特錯,相信好的演講不會只是談論很表面的東西,使聽眾收穫更多的,是那些事物背後的價值觀。

     「人的旅行,既有遠航,亦有歸鄉,那都是素年錦時裡,最珍貴的流浪。」

        陳浪認為旅行大約可以分成三種方式,一為圓形旅行,比如說環島一圈;二為直線旅行,比如說走訪中國絲路,由東向西往前進;三則是曲線旅行,這或許是旅行的最高層次,人長大以後也許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選擇踏上旅途,可能是為了逃避現實,也有可能是為了尋根,或是告別一段過去。離開是一場流浪,但旅途的最後終究會回到自己。對我來說,旅行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與自我對話,從這當中更加地認識自己,並不僅是表面上的吃喝玩樂,更多的是心境上的變化。

     「千里之行,始於腳下,不必遠方。」

       想必前面兩句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但陳浪特別地加上最後一句“不必遠方”,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出國才算是旅行,但其實並不然。旅行不是比誰走得遠,任何型態的出走都是旅行。走訪家鄉小鎮也好,走訪杳無人跡的鄉野也好,好好地認識這塊土地的歷史文化,用心去觀察欣賞這片風景,我想都能夠稱作一場很棒的旅行。

    「不管是不是當初想做的事,都應該勇敢去做。最好的車,往往不是你原先想搭的車。」

       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做出大大小小的選擇,有些機會是被你揀選的,有些則是被你捨棄的,也許不知道這些選擇會將自己帶到哪裡,或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做出的這些選擇究竟是否有意義,因此陷入了自我懷疑。但正是這些做出的選擇成就了現在的自己,有一天回過頭會發現他們全串在一起。人生沒有先見之明,只有後見之明。

       演講中可以感受得出來,陳浪是一位非常有自信且正向的人,擁有許多人生經驗,加上他很有文采。雖然我是第一次聽說這號人物,但演講卻使我很著迷,忍不住地記下近千字的聽講紀錄。能夠分享的實在太多了,難以一言以蔽之,唯有親自讀過他的書,以及聆聽現場的演講,才能感受到那股感動及收穫。

       另外,我也好崇拜陳浪,能將他的興趣化為自身的職業,並投以很大的熱情,不斷地挑戰自己的可能。若是可以的話,未來也挺想成為旅行作家,透過文字來傳遞我的所見所聞,能夠以此維生更是甚好。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最後,想分享《練習曲》的經典台詞,希望我們現在所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把握著青春,做著那些偉大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