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7 16:07:10deepmind

廣論消文190 若有煩惱,縱無宿業率爾能集

廣論消文190  1903-1914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癸五、抉擇能趣解脫道性者分二:

連結 真實抉擇道的體性

第四抉擇能趣解脫道性者。

能趣解脫道性,就是能趣入解脫之道的體性。

子一、連結分四:

對輪迴痛苦須生起厭離之理

怖畏今後仍須輪迴而應精勤摧毀

唯有出離心還不夠,必須摧毀輪迴之因——煩惱

珍愛摧毀煩惱的無謬圓滿之道

丑一、對輪迴痛苦須生起厭離之理

如室利勝逝友云:沉溺三有流,苦海無邊底,喜掉無厭畏,何物在我心?

印度班智達室利勝逝友在《寄月王書》中說:雖然沉溺在如此廣無邊際、深不見底的三有苦海當中,可是我仍然這樣歡喜、散逸,生不起一點厭離與恐懼,到底是何物蒙蔽了我的心?

無邊底是形容痛苦的深廣。其中,無邊指痛苦範圍的廣大:從時間來說,一直見不到痛苦的起始,如果不修對治,往後也沒有苦的盡頭;從種類來說,展開三苦、六苦、八苦、六道諸苦、各種相狀的痛苦,種類也是無量無邊。無底是形容痛苦的深度,從一個感冒的小苦開始,痛苦的程度可以一直加深到無間地獄難以思量的苦難。面對如此深廣的痛苦,反問自己:身陷在如此可怖的苦海中,不時襲來痛苦的波濤,可是自己的心仍然毫不在乎,在苦因當中歡喜,日夜不斷地散逸在苦因上,到底是何物使我的心變成如此愚癡?

貧難求護壞,離及病老衰。

:物質與精神的貧乏,缺乏安樂;

難求:求不得苦;

:獲得後害怕失壞的守護之苦;

:在毀壞時,內心不堪接受破滅的憂苦;

:愛別離的痛苦;

病老衰:分別是疾病、衰老以及種種輪迴衰敗的痛苦。

入恒熾然火,覺樂寧非狂?

明明是進入這樣恒常熾燃的痛苦火宅,卻偏偏覺得有安樂,這不是狂亂又是什麼呢?

此處所入沒有絲毫安樂的境界,唯有貧乏乃至衰敗的無量痛苦;是表示痛苦沒有間斷過一剎那;熾燃形容痛苦猛烈;是比喻沒有絲毫清涼;覺樂是錯亂地將本質是苦的世間視為安樂,如同瘋子偏偏喜歡在熊熊燃燒的火宅中玩火,如果沒有學好四諦,差不多就是這種狀態。

又云:噫世具眼盲,雖現前常見,後仍不略思,汝心豈金剛?

論中又說:噫!滿世界都是睜著雙眼的盲人,苦和集本來是輪迴唯一的內容,雖然常常親眼看見,卻仍然不用心稍作思惟,你的心難道堅如金剛,無動於衷嗎?

平常如果偶爾有些小病,你都會趕緊設法對治,現在面對如此曠大的生死苦難,為什麼不思惟解脫痛苦的方法呢?

是對世人的顛倒發出深深的感歎;世具眼盲是說眼睛雖然很好,但是因為不能認識生死的自性是苦,見不到苦因的集,更不知滅和滅因的道,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盲人。

當自策勵,修習生死所有過患。

因此,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思惟生死的過患,不能再如此散亂下去,否則仍然會如瘋子般執苦為樂,仍然會如金剛般無動於衷。

以下舉七童女因緣顯示修苦的結果,鼓勵學人應當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七童女是支支王的女兒,她們厭離輪迴,為了出家,向父王請求開許。以下是她們對輪迴的體驗:

如《七童女因緣論》云:見住世動搖,如水中月影,觀欲如瞋蛇,盤身舉頭影。

七童女說:我們見到住在世間的人們,剎那剎那都在動搖當中,就像水中的月影被風鼓動,沒有一剎那可以自主安住。在我們眼裡,這外在的五欲就像瞋恚的毒蛇正盤身舉頭的影像一樣。

此處動搖就是剎那剎那壞滅無常。

見此諸眾生,苦火遍燒然,大王我等樂,出離往屍林。

見到三有眾生到處都在被苦火焚燒,父王啊!我們一心嚮往出離紅塵,前往寂靜處修習解脫道。

以下解釋水月蛇影大火三個比喻:

依正世間,剎那不住,滅壞無常,猶如水月為風所動。

這個器情世間剎那也不住,一直都在滅壞無常當中,就像水月被風吹動,止不住地波動一樣。

依正世間:(吾等所感得的)依報、正報這二種世間。

依正,指依報與正報,依報指器世間,正報指眾生之五蘊體。消文者按,英文廣論此作"environments (環境)and beings"(眾生)。-林師兄消文

以下觀察水月波動的自性,比如,水月對波動的大小、方向、形狀、速度,能不能自主呢?當風往西吹時,水月能不能逆嚮往東波動?當風猛烈吹拂時,水月能不能停止或者微微蕩漾?顯然水月絲毫沒有自在。

為什麼水月如此不自在?就是因為受風的支配,完全被風推著走。風吹向那邊,水月就往那邊動;風如果加速,水月的波動也隨之加快,毫無自在。

水月隨風波動的比喻表示什麼呢?水月是比喻三界所有的器情世間;是表示業和煩惱;水月不停地波動是指三有中的任何一法被業惑控制的緣故,無法安住一剎那。這就是行苦。

《入中論自釋》當中說:一切眾生無明大水,被非理作意邪分別風鼓動不息,隨自業轉如同月影,剎那剎那受無常苦及自性空。

諸欲塵者利小害大,等同毒蛇身所現影。

為什麼將欲塵比喻成蛇影呢?就是因為欲塵利小害大欲塵是指輪迴中的圓滿,包括各種具有吸引力的色聲等境界;利小就是享受五欲暫時會有少許有漏的樂受;害大就是從長遠來看,損害極大,猶如刀口舔蜜,最後會有割舌的大苦。換言之,以受用五欲決定增上貪愛,由此令人常夜馳騁生死,在無量劫當中,感受極其難忍的大痛苦,所以色聲等欲塵如同毒蛇的身影。

又見五趣熾然三苦大火燒惱。

又見到五趣眾生沒有例外,何時何處都是被苦苦、壞苦、行苦的熾燃大火焚燒惱亂。

由見是故,厭捨三有,生如北方孩童之心,欣樂欲得出離解脫。

承接前文,由見是故是因,厭捨三有是果。

由於見到三有的真相——毫無自在的行苦,受用妙欲利小害大,三苦大火周遍燒惱,整個三有十方三世任何的生命形態以及生活內容,根本沒有超出苦的自性,面對世間這樣橫遍豎窮的苦相,自然從內心深處厭捨三有,生起如北方孩童那樣的心,欣樂獲得出離輪迴的解脫。

七童女正是見到生死的過患,再也無法安於世間生活,所以一定要向父王請求出家。

以下再宣說北方孩童的心態:

北方孩童者,傳說北方炒麵 稀貴,於日日中惟食蔓菁 。

傳說西藏的北方氣候寒冷、海拔高,無法生長青稞,糌粑都是從遠地馱運過來,所以當地糌粑又稀少又昂貴,一般家庭買不起,日常只有吃蔓菁這類低劣食物。

孩童饑餓,欲食炒麵,向母索之,母無炒麵,給以生蔓菁,云我不要此。

有個北方小孩餓了嘴巴饞,想吃糌粑,就向母親索要。母親沒有糌粑,只能給他生蔓菁(「大頭芥」、「大頭菜」、「蕪菁」),小孩就說:不好吃,我不要!

次給以乾蔓菁,亦云不要,次給以新煮者,又云不要,更給以熟冷者,亦云此亦不要,心不喜曰:此都是蔓菁云。

然後母親又給他更好吃的乾蔓菁,也說不要;再換成切成塊、剛煮熟的蔓菁,還是不要;又給他煮熟冷卻後的蔓菁,也不要。而且很不高興地說:這些全是蔓菁!你騙我!根本不是糌粑,我不要!小孩的眼睛很明亮,假就是假,根本騙不了他。

以下再說比喻表達的意義:

如是我等見聞憶念世間安樂,一切皆應作是念云:此是世間,此亦世間,此皆是苦,非可治療,發嘔吐心。

我們平常看到、聽到、憶念起世間的安樂時,一切都應這樣作意:這是輪迴,這也是輪迴,這些都是苦。這樣生起嘔吐之心。這是描述厭惡的狀態,沒有一點希求之心。

林師兄消文

這個是世間,這個也是世間,一切都是苦,不是可以治療的,因此而生起作嘔的心。

消文者按,「此是世間,此亦世間,此皆是苦」,如同北方孩童對於各種吃法的蔓菁之態度。

丑二、怖畏今後仍須輪迴而應精勤摧毀

如是思惟,昔從無始漂流生死,厭患出離,及思今後仍當漂流,令實發生畏懼之心,非惟空言。

這是教我們從過去、未來兩頭思惟:過去從無始輾轉至今,不停地漂流生死,總是重複從生到死、從死到生的模式,出了一個胞胎,又入一個胞胎,捨一個皮袋,又取一個皮袋(比喻肉身只是一個空殼子),不論在哪一世,都只有迷亂而痛苦的生活,應當厭患這種輪迴生涯而生起厭離;再思惟未來,如果仍然這樣延續,必定還要一生又一生地不斷漂流,如果按受生次數計算痛苦的種類,確實是苦海無邊。如此反覆思惟後,要從內心深處真實生起恐懼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如《親友書》云:生死如是故當知,生於天人及地獄,鬼旁生處皆非妙,生是非一苦害器。

如《親友書》所說:生死的真實狀況就是如此,所以應當知道,不論生在天上、人間,還是地獄、餓鬼、旁生等趣,都不是善妙之處,這個是充滿眾多痛苦和損害的容器。

皆非妙:以苦果而言,六道之中不論受生何處,都是受煩惱和業的支配,完全依順業和煩惱而流轉,自己不能自主,所以都是行苦,此行苦之相遍及三有的一切時空,六道受生平等都是處在行苦當中;以苦因而言,受生的同時無量煩惱種子隨逐,絲毫沒有斷除,所以,未來就會有無量痛苦不斷湧現。因此,以沒有超離苦因和苦果的緣故,六道受生的自性本非善妙之法。

生生死中乃是一切損害根本,故當斷除。

受生在生死當中,此本身是一切損害的根本,所以應當斷除。

丑三、唯有出離心還不夠,必須摧毀輪迴之因——煩惱

想斷除不等於能斷除,若以緣起衡量,要解決問題,必須從上下手。只是想我要斷除輪迴,這還不夠,必須斷因,才能根除。

此復要待滅除二因,謂煩惱業。

要斷除輪迴就必須觀待滅除輪迴的二種因:煩惱和業。

此二之中,若無煩惱,縱有多業亦不受生;若有煩惱,縱無宿業率爾能集。故應摧壞煩惱。

業和煩惱這二者當中,如果沒有煩惱,業再多也不會受生;如果有煩惱,沒有宿業也會立即集起新業,所以的重點就是摧壞煩惱。

佛教當中,比丘這個稱號,有破惡的意義,即能破煩惱九十八使,這是真正的勇士。

丑四、珍愛摧毀煩惱的無謬圓滿之道

壞煩惱者,賴修圓滿無謬之道。

摧壞煩惱也是依賴修習無錯謬而圓滿的道。此處無謬是指本質正確,不是那些不具有對治功能的似道或邪道;圓滿是指道的數量和次第圓滿,數量圓滿就是具足支分,完整無缺,次第圓滿就是以前前引生後後,毫不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