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2 07:47:31deepmind

慢 七慢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梵語 māna,巴利語同。心所(心之作用)之名。俱舍宗以之為四十六心所中的八不定地法之一,唯識宗則以之為五十一心所中的六根本煩惱之一。即比較自己與他人之高低、勝劣、好惡等,而生起輕蔑他人之自恃之心,稱為慢;亦即輕蔑、自負之意。

慢有種種分類,大毘婆沙論卷四十三、俱舍論卷十九列舉七慢:

()慢,對劣於自己之人,認為自己較殊勝;而對與自己同等之人,謂與自己同等而令心起高慢。

()過慢(梵 ati-māna),對與自己同等之人,硬說自己勝過對方;對勝過自己之人,亦偏說對方與自己同等。

()慢過慢(梵 mānāti-māna),對勝過自己之人,起相反之看法,認為自己勝過對方。

()我慢(梵 ātma-māna),乃七慢之根本慢。於五蘊假和合之身,執著我、我所,恃我而起慢。內執有我,則一切人皆不如我;外執有我所,則凡我所有的皆比他人所有的高上。例如:恃才傲物

()增上慢(梵 adhi-māna),於尚未證得之果位或殊勝之德,自認為已經證得。

()卑慢(梵 ūna-māna),對於極優越之人,卻認為自己僅稍劣於其人;或雖已完全承認他人之高勝,而己實卑劣,然絕不肯虛心向其人學習。

()邪慢(梵 mithyā-māna),無德而自認為有德。

八慢,即指慢、大慢、慢慢、我慢、增上慢、不如慢、邪慢、傲慢等。

九慢,又作九慢類。即:

()我勝慢類,即對與自己同等之人,認為自己勝過對方之過慢心。

()我等慢類,乃對與自己同等之人生起「我與彼同等」之慢心。

()我劣慢類,對勝過自己之人,生起「我為劣」之卑慢心。

()有勝我慢類,對勝過自己之人,生起「彼勝我」之卑慢心。

()有等我慢類,對與自己相等之人,生起「彼與我同等」之慢心。

()有劣我慢類,係對與自己相等之人,生起「彼劣於我」之過慢心。

()無勝我慢類,對與自己同等之人,認為其人未必勝過我之慢心。

()無等我慢類,對與自己同等之人,認為其人比我差劣之過慢心。

()無劣我慢類,對多分勝於我者,生起我比其人為少分劣之卑慢心。此係俱舍論卷十九根據發智論卷二十所舉出者。

上記之九慢攝於前述七慢中之慢、過慢、卑慢三種。即我等慢類、有等我慢類、無勝我慢類等三項攝屬於慢,我勝慢類、有劣我慢類、無等我慢類等三項攝屬於過慢,我劣慢類、有勝我慢類、無劣我慢類等三項則攝屬於卑慢。

於品類足論卷一載有關於九慢之闡釋,書中舉出「我勝慢」之例子,謂我勝慢係由慢、過慢、慢過慢三者而出,此係依觀「境」之劣、等、勝而分別之:()若觀「劣境」而謂己為勝,此為慢。()若觀「等境」而謂己勝,此為過慢。()若觀「勝境」而謂己勝,此為慢過慢。其餘之八慢亦可準此而別。

法藏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五列舉聰明、世智、高貴、耆年、大姓、高門、解、福、富、寶等十慢;法華經論卷下更以法華七喻配七種增上慢。此外,憍慢之妄惑,稱為慢惑,為十大惑之一;自慢而心舉,稱為慢舉。〔大毘婆沙論卷四十九、卷五十、俱舍論卷四、成唯識論卷四、俱舍論光記卷四、卷十九、摩訶止觀卷五上、成唯識論述記卷六末〕 p5812

 


 

 

不生輕慢心  

文:淨一

仗恃自己比別人優越,而產生輕視怠慢他人的心理和行為,就叫輕慢。

 

七慢

一、 慢:對於能力比自己低下拙劣者,認為自己勝過他們,而心生驕慢。

二、 過慢:對於能力與自己相等者,錯認為自己勝過他們而生驕慢;而對於能力勝過自己者,則又以為自己與其相等,不分高下,既是平等,又何須敬待而生怠慢心。

三、 慢過慢:對比自己強的人,以為自己比他更強更勝而生輕慢對方的心態,就是慢過慢。

四、 我慢:錯認五蘊-色、受、想、行、識和合而成的假體為真實的我,而產生我執我所,一切言行以自我為中心,強大的支配欲,處處要求別人配合自己,事事以自己的認知和感受為標準,完全忽略漠視別人的存在,就叫我慢。

五、 增上慢:還沒有證得聖人之道,而認為自己已經得證者即是。

六、 卑劣慢:別人勝過自己許多,但自以為只是差他少許而產生驕慢心理,就是卑劣慢。

七、 邪慢:因錯誤偏邪的見解,造作了不利眾生,實無功德而有罪過的惡業,自己不但不覺知,還誤以為功德很大,恃以驕人就叫邪慢。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