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8 11:36:50deepmind

本週消文重點概念 受用終有窮盡 涅槃的無盡果位 註:四家合註第300頁末段綠字

本週消文重點概念

受用終有窮盡

涅槃的無盡果位

註:四家合註第300頁末段綠字

【未能圓滿恭敬行為】的意思,上師說:是指從誰聽文闡述六度的一四句偈,即使在與所說法的字數相等的劫數中,以所有財利等物、安樂資具供養奉侍,依然不足以報答恩德,因為受用終有窮盡,法卻能使人獲得
涅槃的無盡果位
(個人十分贊同上師的解釋)

 

廣論P34L1—L9

第六、上師何如皆不可觀過者: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雖犯戒等,亦應就其功德思惟,莫觀過失,悉無差別。寶雲經云:「若知由其依止尊重,諸善增長,不善損減,則親教師或聞廣博或復寡少,或有智解或無智解,或具尸羅或犯尸羅,皆應發起大師之想。如於大師信敬愛樂,於親教師亦應信樂,於軌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由此因緣菩提資糧,未圓滿者悉能圓滿,煩惱未斷悉能斷除。如是思已,便能獲得歡喜踴躍,於諸善法應隨順行,於不善法應不順行。」

第六科、無論上師怎麼樣,都不容許對他觀過:

即使是犯戒等等,只要從他那裡聽聞到短短四句的一個偈頌,都必須毫無差別地從善知識功德方面來思維,而不可以從過失方面觀察。

《寶雲經》說:「我們應該知道依止上師,可以使得我們的善業增長,無明、煩惱及惡業慢慢地減少(善法增長),那麼不管這位親教師(和尚)的聽聞廣博或寡少,有智慧見解(有智解)或沒有智慧見解(無智解),清淨持戒或戒行虧損,都應該對他生起導師佛陀之想。生起的方式為:就如同怎樣地歡喜與信仰導師;對於軌範師(阿闍黎)也都應該對他們一樣的恭敬承事。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成佛的菩提資糧,未圓滿的都能圓滿,煩惱未斷除的都能斷除。懂得這層道理,才能歡喜奉行,對於種種善法就會照著師長說的去做,對於不善法就不會去做。」

 

猛利問經亦云:「長者,若諸菩薩求受聖教,及求讀誦。若從誰所聽聞受持,施戒忍進定慧相應,或是集積菩薩正道資糧相應,一四句偈,即應如法恭敬尊重此阿闍黎。隨以幾許名句文身開示其偈,假使即於爾所劫中,以無諂心,以一切種,利養恭敬及諸供具,承事供養此阿闍黎。長者於阿闍黎,作應敬重阿闍黎事,猶未圓滿,況非以法而為敬事。

《猛利問經》也說:佛陀說「長者!想要學佛求受聖教、以及修學讀誦的行者。無論是從那一位善知識那裡聽聞受持到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波羅密多,或者是和集積菩薩道資糧有關的內涵,只要是跟法相應的,哪怕只是聽到最簡單的一個四句偈而已,都應該要如法的恭敬尊重這位善知識。而且恭敬的程度,應該是隨著他以多少名詞、句子、字母宣講這些偈頌,就以多少劫的時間,盡心盡力的來行利養、恭敬和以種種的供具,承事供養這位善知識(以不懷諂媚的心來供養)(日常師父:例如一段話以一劫計)。

長者!對於善知識,儘管做這樣如法(其偈的字句與劫數相等的時間)來供養,尙不足以報答他的法恩,更何況是以不如法(用較短的時間、與法不相等的時間)的方式來承事善知識。」

 

**重要概念  詳見下面註釋

註:四家合註第300頁末段綠字

【未能圓滿恭敬行為】的意思,上師說:是指從誰聽文闡述六度的一四句偈,即使在與所說法的字數相等的劫數中,以所有財利等物、安樂資具供養奉侍,依然不足以報答恩德,因為受用終有窮盡,法卻能使人獲得涅槃的無盡果位。(個人十分贊同上師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