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 13:10:09hungrybb_hk

法藥《二》修行基本下手處【「戒」是對治自己的心】(1)—廣欽老和尚法語

 修行中哪一塊最難修?——「忍辱」!經誦得再好,但「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若人家三言兩語就讓您受不了,如此也是白修!

廣欽老和尚對於忍辱修行相當有心得,以下將細細分享其修行語錄給您參考,這真是實修心得,歡迎多多分享流通:(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131315

 

 

■ 對佛法還沒十分了解就去受戒,會容易造成貢高我慢。

 

■ 你們懵懵懂懂地出家,又懵懵懂懂去受戒。

受戒是要去求懺悔,不是帶業去,又帶業回來。

在戒場要儘量少說話,少和人家攀緣,有時間多禮佛念佛,求懺悔。

戒場求戒的人多,來自十方,我們不是去和人家比穿得好、住得好、吃得好。

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都要簡單,不要和人家計較睡大位置、吃得好。

受戒是去學威儀規矩,不是去四處攀緣、論是非、造口業的。

 

■ 現在的出家人進戒場受戒,出了戒場後就沒有戒了,因他不知懺悔,自己認為受戒以後就是大法師了。

所以,在還沒進戒堂之前,應該苦學苦修,出戒堂後更應該懺悔,更加努力精進。

假如出戒堂就自認是大法師,處處要指導人家、擺架子,佛教就會進入末路。

 

■ 有些人受戒回來,反學些貪念回來,衣食住更求享受,不知道勇猛精進,這樣就不對了。

在家人做生意要使人相信,須吃苦、守信。

而出家人不能使人相信,就是因為如此。

貪衣、食、住,不持戒、不修持,如此怎能使人相信?

能守戒、吃苦耐勞,則信徒更會相信、信仰、恭敬你。

 

■ 受了戒就是要去行,並不是要做「大法師」。

身份沒有高低之分。

 

■ 戒律主要在戒自己,不是光教別人做,自己不做。

 

■ 戒是戒內(自己),不是戒外(別人)。

當我們起了壞念頭時,就應拿戒律來制止(以戒為師)。

 

■ 受了戒就應當和未受戒前不一樣,更應修苦行,把習氣改掉、壞念頭去掉,以戒為師。

參,就是要參壞的,別人犯錯,我們不去犯錯;別人不如法,我們如法就好了。

戒是戒自己,求懺悔即是戒。

戒也不要太執著,要知制這條戒的原因,學習這條戒的精神,而不是執著戒相、形式。

否則本是持戒,結果反被戒回去了。

持戒是不生煩惱,不和人衝突。

 

■ 受戒不是燒那幾個戒疤,戒是在心。

知道錯了要趕快懺悔,戒持清淨就沒有男女相。

 

■ 受戒是受「忍辱」,聽到別人罵你、刺激你,而不理會、不起煩惱,那就是戒。

如果能忍辱,則不易犯戒。

 

■ 未受戒不知戒律而犯戒,那是無意的。

現已受戒知道戒律,就應當嚴持戒律,莫放逸。

 

■ 壞的念頭跑出來時,無論做出來了沒有,內心求懺悔,不再犯就好。

 

■ 剛出家的人,都帶著一身的習氣業障,妄念紛飛、心猿意馬,不受束縛,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而現在出家修行,就是要把這些舊模式翻成新的模式,將原本習以為常的習氣,轉成負載道法的行儀,所以出家要有戒。

戒就是因果,有所約束(知因果而事先不去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修得這些,因果才會圓滿。

有戒就有定,有定就能發慧,天龍八部會自動來擁護。

 

■ 出家人如果沒有戒律的約束、薰習,則與俗家人無異。

如果在人與人之間,仍起人我是非,就是未發菩提心,是犯戒。

 

■ 以戒為師,快要犯了,自己就會知道,趕快懺悔:「阿彌陀佛!懺悔!懺悔!」

否則犯了才知道時,已經犯了。

 

■ 要誦戒,才不會有那些愛情愛別離苦。

 

■ 誦戒,必須熟諳戒本,則自然每天都有戒,只要有願力要持戒,自然心裡會清楚自己的持犯,否則,依文誦戒 ,天天誦也誦不完。

真正的修行,不一定是在山林間出世修行,而是在每天的生活。因為眾生本有佛性,只是因果業緣的關係,迷失沒有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