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20:31:07hatsocks

《變種人》:超能早餐俱樂部。



「每個人心中都有兩頭熊,一隻象徵美好的事物,一隻代表邪惡。我問父親:哪一隻會贏?父親說:你餵養的那一隻。」

變種人,成長過程與一般人無異,大約會在13歲左右開始顯露能力。

原住民女孩丹妮的村落遭不明生物襲擊,全村只剩下她一個倖存者。丹妮被送往專門收養變種人的醫院,住院醫生雷斯想要查明丹妮是否擁有超能力,以及她的能力和滅村之間的關聯。這間醫院裡,不只有丹妮一個「病患」,還有其他四個能力各異的年輕人......

《變種人》是驚悚風格的《X戰警》,它給了我滿滿滿的《牠》既視感,兩部影片的成人都是邪惡的化身(束縛與控管孩子)、主軸都是孩子們對抗成人世界與學習面對自己的心魔,「面對」才能克服障礙,進而取回「自我」的主導權。

我喜歡《變種人》的劇情設定,變種人要到青春期才會出現能力,訴說青春期是孩子「轉大人」的關鍵時刻(叛逆期的開端)。這個時期的孩子容易產生「脫離父母(成人)掌控」的想法,渴望擁有更多屬於自己的空間。而作為「過來人」的成年人,會運用他們的經驗(權力),試圖將孩子們引導到他們安排好的樣板裡,限制他們的個人發展。

儘管《變種人》走的是驚悚風格,但電影氛圍並不恐怖,看片那天我獨自一人包下整間戲院(票房有點慘烈...),膽小如我還是能夠順順地把電影看完,不覺得有什麼驚嚇點。要說《變種人》最恐怖的設計,大概是劇中的權勢者對青年孩子們灌輸:「表現自我的你們都是病人、都是危險的、都是需要被治療的。」的念頭,養成他們的自卑感,破壞他們對自我的認同。

《變種人》是典型的青少年成長電影(只是加入超能力的元素),觸及青春期的徬徨、權勢者的迫害、性向認同等議題,影片除了讓我想起《牠》以外,也讓我想起John Hughes 導演的《早餐俱樂部》:兩部影片剛好都是五個青少年少女的組成、《早餐俱樂部》的留校察看教室,即是《變種人》片中的醫院、《早餐俱樂部》的「問題學生」(成人眼中需要被「矯正」的青少年),便是《變種人》裡的異能者。而兩部影片的結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離開象徵囚禁、壓迫、奪去自由的樓房,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親愛的維農先生:我們自願犧牲整個星期六留校,作為我們做錯事的懲罰,但我想你一定是瘋了才叫我們寫我們覺得自己是誰的文章,你用你的眼光看我們,用最簡單的詞彙,最方便的定義。但是我們發現,我們分別是一個書呆子、一個運動員、一個神經病、一個公主,和一個罪犯。這回答你的問題了嗎?  誠摯的 早餐俱樂部」《早餐俱樂部》

可惜的是,《變種人》有著不錯的劇情設定,但執行結果並沒有太打動我,一,影片節奏不夠恐怖也不夠青春洋溢,不上不下,有一點尷尬;二,每個角色面對心魔的方式很直白,沒有太多玩味空間;三,超能力的使用很呆板,沒能帶給觀眾更多刺激與想像。

四,演員的表現不如預期的好,飾演丹妮的 Blu Hunt ,少了點銀幕魅力、飾演雷斯醫生的 Alice Braga ,不夠有威脅感、而我最期待的 Anya Taylor-Joy,她在片中飾演擁有穿越想像與現實空間的能力、手臂可以變成一把大刀的伊莉安娜,伊莉安娜本該是亦正亦邪又暴力又脆弱的奇妙角色,但電影看完,我只覺得這個角色的潛力並未發揮出來,連帶削弱了 Anya Taylor-Joy 的銀幕氣場。

這麼一想,或許演員已經很努力求表現,只是 Josh Boone 導演無力把電影與角色該有的潛力給「催」到最大值吧。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