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9 19:10:42加恩教會

十一奉獻的恩福




十一奉獻的恩福

「「你們佔領了上主─你們的上帝要賜給你們的土地並在那裏定居後,要把最先收成的各種土產放在籃子裏,帶到上主─你們的上帝所選定的敬拜場所。」申命記26:1-2

 

據《創世記》記載,「亞伯蘭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所多瑪王出來,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王谷。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上帝的祭司。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賜福與亞伯蘭!至高的上帝把敵人交在你手裏,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創世記14:17-20)到底麥基洗德是? 在希伯來書7:3「麥基洗德沒有父親,沒有母親,沒有身世族譜,也沒有生死的記錄。他跟上帝的兒子相似,永遠作祭司。」,麥基洗德被描述為是一個非凡的人,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而使他有幾乎像神一般超然的地位。亞伯拉罕把所得的十分之一獻給撒冷城的麥基洗德,這普遍被視為什一奉獻之起源。

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亞伯拉罕和他疲憊的隨從,表示友誼。他以至高神的名義賜福亞伯拉罕,稱頌神讓亞伯拉罕打了勝仗(創世記1418-20)。於是亞伯拉罕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給了麥基洗德。通過這個行為亞伯拉罕暗示他承認麥基洗德是屬靈職位在自己之上的祭司。創世記14:18裡麥基洗德提供了麵包和酒的獻祭,也就是新約的聖餐象徵(也預表著耶穌基督)

神為何要以色列人獻祭?以色列人獻祭可以從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創十二1-3;十七1-8)來明白。約即是神與以色列人之間的關係。獻祭最重要的是贖罪的功能。倘若以色列人因某行為不當,致使約的關係遭到破壞,有悔改心志的以色列人欲得到神的赦免,可行的方法是奉上一物來代替他們的罪受懲罰。因此,獻祭是神所指定的方式,恢復立約的關係。以色列人獻祭不是提供換取恩寵的方法,而是接受恩典的方法。

直至摩西律法將其具體制度化地執行,以色列人的一切出產之十分之一都當歸給上帝耶和華。十分之一與祭物要獻在指定地方,祭司會將其作獻祭及利未支派之酬勞,每三年用當年土產的十分之一來幫助社會內的有示弱細小眾。以色列人將此獻給上帝耶和華及支持利未支派的事奉工作。在4世紀以前的基督教會並沒有奉行什一奉獻,信徒隨自己意願自由捐獻。自羅馬帝國將基督教納為國教後,教會開始鼓吹徵收。在第六世紀以前,什一奉獻又漸漸在天主教和西歐普及。及至公元567年和585年,什一奉獻被提到的大公會議,並最終採納為對教會奉獻的必要標準。

我們首先要知道「奉獻」是禮拜的一部分,而不是在禮拜之外的一種慈善捐獻。慈善捐獻跟奉獻不一樣,今天的經文是申命記二十六章,大家若是讀一下第一節到第十一節,就會知道那是上帝通過摩西傳給亞倫的命令,告訴所有的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後,應該要將初熟的土產拿到祭壇交給祭司來獻祭。

「祭司要收下你們帶去的籃子,把它放在上主─你們上帝的祭壇前。接著,你們要在上主面前背誦以下的話:『我的祖先是流浪的亞蘭人;他帶家眷到埃及寄居。他們去的時候人數稀少,以後逐漸增多,成為強大的民族。埃及人壓迫我們,強迫我們作奴隸,服苦役。我們求告上主─我們祖先的上帝;祂看見我們的痛苦、辛勞、受迫害,垂聽了我們的哀求。祂以自己的大能大力搶救我們脫離了埃及,又行神蹟奇事,使一連串令人震驚的事發生。祂領我們到這裏,把這一片流奶與蜜的肥沃土地賜給我們。所以,上主啊,我現在把祢所賜的初收土產帶來獻給祢。』 「你們背誦以後,要把籃子放在上主─你們的上帝面前,在那裏敬拜祂。」(申26:4~10)由此可見,奉獻,包括獻祭(十一奉獻)是禮拜的一部份。禮拜也就是對上帝告白,承認上帝是一切物質的創造主,也是賞賜一切福份的救主。我們所得到所擁有的成就與收穫,都是上帝的賞賜,我們甘心樂意奉獻為上帝所用。

而奉獻並不是說上帝所賞賜的我們全部拿來奉獻,上帝說,十分之一就可以。十分之一最大的意義在於向上帝感恩與告白,承認上帝是這一切我們能夠得到、能夠擁有的事業與成就的主。我們所擁有的十分都是上帝給予,我們僅奉獻十分之一來向上帝感恩與告白滿心的感謝。

舊約的祭有贖罪的功效。『贖罪』原文的意思是掩蓋,即一個人能免受罪的刑罰,因其被『掩蓋』,或有東西介入神與人之間,以致神不再看到罪,而是贖罪的途徑。祭祀即是這贖罪的途徑(利四1-313-14),是人來到神面前的途徑,因它有代替和擔當獻祭者之罪咎的功效。舊約的獻祭是由神所設立,獻祭的方法應按神的意思而行。

聖經首次提及獻祭給上帝的記載,跟該隱和亞伯有關。我們讀到:「過了一些日子,該隱帶了一些土產,作祭物獻給上主;亞伯也從他的羊群中選出頭胎最好的小羊,作祭物獻給上主。..」(創世記4:3-4)後來在挪亞的日子,上帝以一場大洪水消滅了當時的邪惡世代,卻保全了挪亞的性命。挪亞感恩之餘,「挪亞為上主建造一座祭壇;他從禮儀上定為潔淨的各種牲畜和飛鳥中各選一隻,放在祭壇上作燒化祭。」(創世記8:20)亞伯拉罕深受上帝的應許和祝福所感動,曾多次「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創世記12:813:3,4,18)後來,亞伯拉罕的信心受到最大的考驗,耶和華吩咐他把兒子以撒獻為燔祭。(創世記22:1-14)這些記載雖然簡短,卻在獻祭問題上給了我們不少啟發。我們稍後就會知道。

使徒保羅說:「每個大祭司是被任命來向上帝獻禮物和祭品的...」(希伯來書8:3)請留意,保羅把古代以色列大祭司所獻的供物分為兩大類:「禮物」和「祭品」(或「贖罪的犧牲」)。(希伯來書5:1)人們饋贈禮物,通常是要表達愛意和感激,也為了促進友誼,贏得好感和接納。(創世記32:20;箴言18:16)同樣,律法所規定的許多供物,都可視為獻給上帝的「禮物」,目的是要贏得他的接納和嘉許。但人觸犯了律法,就得作出賠償,獻上「贖罪的犧牲」。《摩西五經》,尤其是出埃及記、利未記和民數記,提供了大量關於犧牲和供物的資料。

舊約記載關於禮拜中的奉獻在奉獻只有五種形式,利未記第一章到第五章中,上帝非常清楚的啟示所有屬神的子民應該要如何來敬拜上帝。神要所有的子民來奉獻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及贖愆祭,總共只有這五個祭,希伯來聖經原文中並沒有「祭」這個字,這個字的意思是一個禮拜儀式。

五祭表意:

祭 名

舊約經文

  

 

 

 

 

 

燔祭

利未記1章,68-13818-211624

無殘疾之公牛、公羊或公鳥 (窮人用斑鳩或雛鴿);全燒;沒有殘疾

自動自發的敬拜行為,人向神表示敬虔、委身及完全獻上自己

 

 

 

素祭

利未記2章,614-23

禾穗、細麵、橄欖油、乳香、餅(細麵餅或薄餅)、鹽;不可有酵或蜜;與燔祭及平安祭同獻 (並隨奠祭獻)

自動自發之敬拜行為;承認神的良善與供應;對神表敬虔

 

 

 

平安祭

利未記3章,711-34

無殘疾之牛或羊;不同種類的餅

感謝祭、還願祭、甘心祭

 

 

 

贖罪祭

利未記41-513624-30814-17163-22

1 公牛贖:為大祭司及全會眾

2公山羊:為官長

3母山羊或綿羊羔:為一般人

4斑鳩或雛鴿:為窮人

5細麵伊法十分之一:為極窮的人

強制性地為所知誤犯的罪贖罪、認罪、求赦罪;使污穢得潔淨

 

 

 

贖愆祭

利未記514-6771-6

公綿羊或羊羔

強制性地為贖誤犯且需要償還的罪;使污穢得潔淨、如數償還;罰金百分之二十

 

 

 

 

   人自願獻上的供物包括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目的是要親近上帝,以求得到他的悅納。贖罪祭和贖愆祭是人為了祈求赦罪,或因觸犯律法,要作出補償而獻上的。這些祭雖然也是把祭物燒在壇上,卻跟燔祭不同。祭司不會把全隻祭牲獻給上帝,而是只獻上祭牲的脂油和某些部分。祭牲的其餘部分會在營外用火燒去,或在某些情況下留給祭司吃。這個差別是深具意義的。人獻燔祭給上帝,是想親近他;因此,燔祭的祭物是惟獨和完全獻給上帝的。值得留意的是,人獻燔祭之前,通常先獻上贖罪祭或贖愆祭。這表示人犯了罪,想獻禮物給上帝,他的罪就須先蒙赦免才行。

  一次獻上多種祭時(如民數記616-17),通常的順序如下:贖罪祭或贖愆祭、燔祭、平安祭及素祭 。此順序將這個獻祭制度的部分屬靈意義表達出來。首先,我們必須先對付罪(贖罪祭或贖愆祭);其次,敬拜者要將自己完全獻身給神(燔祭與素祭);第三,要建立耶和華、祭司及敬拜者之間團契或相交的關係(相交祭,即平安祭)。

  教會內的奉獻項目很多(十一奉獻、感恩奉獻、節期奉獻、建築及急難奉獻、暗獻或對外奉獻),在現今,奉獻都是以現金來代替舊約的祭物,常有人問牧師,十一奉獻怎麼算?就我個人而言,不應該考慮稅前、稅後,甚至不應該考慮生活費是否該扣除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話,等於獻給上帝是剩餘的,而不是頭生的、初熟的。個人的態度是獻上收入的十分之一。但是不要忘了聖經裡的奉獻不是只有昂貴的牛羊,還有因當事人的情況可以用斑鳩或雛鴿或是細麵,耶穌父母的獻祭「他們也要依照主的法律所規定的,獻上一對斑鳩或兩隻小鴿子作祭品。」(路加福音2:24),確實基督教的喪禮是眾宗教中最便宜的一個,但不是每件事都應該最便宜的,至少恩典不是廉價的。

所有的奉獻,都要向上帝告白「你是這一切的主」,表達我們對的感恩,奉獻本身是一個祝福,不應該是功利的事。大衛在預備建殿的材料時如此禱告:「我的人民和我實在不能獻給你甚麼;因為萬物都是你所賜的,我們不過把屬於你的還獻給你。」(歷代志上29:14)成為我們很好的提醒。奉獻不是買賣,不能只從制度面、數量、得失的角度來看,上帝並沒有缺乏,神要我們用全部的愛來回應祂的愛,這就是奉獻的精神。而這一切若沒有在耶穌寶血的遮蓋下,完全不可能達成;沒有在奉耶穌基督的名的禮拜中來進行,就完全沒有神聖的意義。

舊約靠制度來教導,但獻祭是萬能的嗎?是神絕對喜悅的嗎?「撒母耳說:上主喜歡甚麼呢?順從祂呢?還是向祂獻燒化祭和祭物呢?順從比祭物更好;聽命勝過獻上最好的羊。背叛祂跟行巫術一樣壞;傲慢跟拜偶像一樣有罪。由於你背棄了上主的命令,祂厭棄你,不要你作王。」(撒母耳記上15:22-23)對有錢的人(如掃羅王)而言,似乎花錢不是問題也不怎麼心疼,當然也學習不到甚麼!

新約卻強調馬利亞的香膏、寡婦的小錢、撒該的悔改等全心奉獻的個案,沒有刻意強調奉獻的制度,或是透過奉獻得到祝福的「公式」,因為最主要的是跟上帝的關係,而不是跟利益輸送有關。奉獻徵信以編號印在週報上,為的是讓弟兄姊妹知道自己奉獻的數目與教會收到的是一樣的,若有誤差可以反映。弟兄姊妹的奉獻都是對神的回應,這是基督教的奉獻意義,若不了解,我們也希望您暫且不要奉獻。舊約獻牲畜,新約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