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6 11:56:40(砂子)

凍齡山村小香港(下)




小香港,民國四十年代逐漸形成,五十、六十年代進入最繁華時期而獲此暱稱,八十年代迅速沒落,從此完全凍齡於神奇的時光膠囊。


小香港的上方是楊梅高山頂高地,一隅是楊梅高中,另一端是知名遊樂場味全埔心牧場,中間寬廣的高原台地則為軍方用地,最盛時期駐軍曾被估計達上萬人之眾,除了駐有聞名的二六九師(雄獅部隊),還有二○二裝甲騎兵團等不同單位各踞一方。小香港幾乎就是為了滿足這些部隊而形成的聚落。

從最早期有退伍老兵向山坡地的地主租用一小塊地,建起了第一家小商店起,發現了商機的人快速增加,沒有幾年間已然初具聚落格局規模。

五十年代末期曾服役於裝騎團的老兵指出,當時營區設備簡陋,營舍以拱狀鐵皮搭建,有如隧道,夏季有如火爐,冬天冷風直灌,所謂浴室,只是中央一個大水槽,四周環以四道矮牆,官兵就蹲在矮牆下沖洗,冬天時簡直是刺骨之冷冽。但是,物力維艱的年代,人人甘之如飴。

阿兵哥難免想享受個熱水澡,吃些營饍所無的雞腳豆干什麼的,衣服破了或是不合身想修改的,頭髮太長又不想在營區被剪得不合意的……就這樣,小香港的店家一家接一家開起來,洗衣店、洗澡堂、彈子房、小吃店、香肉店、賣茶的店,甚至還有非常多的特種營業店。

老一代而今依然健在的住戶細數當年,賣香肉就有三家,特種營業店多達六家,每家至少有三、四十名服務員。當時的小香港,熱鬧繁華乍看真有香港某一條山街的感覺。當然,下山是軍紀所不容,時有憲兵或衛哨下來追捕不假外出或出入不正當場所的阿兵哥,業者常常幫忙放哨,一有風吹草動緊急通報,大家迅速驚逃四散,「官兵捉強盜」的戲在這裡早已被視為稀鬆平常。而營隊主管對阿兵哥下山行為管理鬆緊也成了商街生意興衰的決定者。

這樣的繁華熱鬧,隨著國軍裁編、部隊他遷而逐漸沒落,目前營區建成高樓營舍,門禁森森,已無一個阿兵哥再來小香港,小香港成了一個只剩少數住戶居住其間的「活遺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