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1 13:35:37李喆

《自家陣營的世代溝通》

      最近公視有一部討論度很高的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紅到中國的網民出現一股聲音贊成台灣的文化獨立。

       影集的第一主題明顯是在講鄭捷,也討論到了小燈泡案,對媒體也有大力的批判,而幫忙辯護的主角(一位人權律師),家人不諒解他,社會大眾不理解他甚至痛恨他,這不就是小英政府現在的困局嗎?

      民進黨的總統初選快變成世代對立的戰場,網路上有所謂「任性的大小姐對上台獨大老金孫」的說法,根據我的觀察,45歲以下的年輕人多支持小英,以上多支持賴。老人家對小英不滿的幾項原因:贊成同婚、轉型正義做半套、重用老藍男、台大校長放水、打壓東奧正名…


       比起以上的問題,年輕人更在乎低薪、空汙、小孩的教育與未來,廣義上來說就是這個國家未來的競爭力。我們的能源政策還是不太清楚,只看到為了選舉的政策大轉彎,而這些帳全都算在執政黨頭上,去年的慘敗,與其說是輸給了「韓流」,不如說是失去了年輕世代和中間選民的支持。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一集《病識感(Insight)》裡有一段台詞很有趣,女主角的妹妹跟女主角說:
「姐,以我在醫院這麼多年,你知道哪一種人最不容易好嗎?就是像你這種沒有病識感的啦!」

      我不是醫生都感覺得出來現在這個社會生病了,一位醫生朋友跟我分享,病人除了要有病識感(知道自己生病了),還要有責任感,才會真正好起來,不然會一直用生病當理由逃避該面對的問題。


       為什麼大部分的年輕人不是支持柯文哲就是蔡英文,支持賴的比例相對低很多,因為他們是用比較新的方式和觀點在跟年輕人溝通,不擅長網路資源,在現在資訊交流如些快速的時代裡,是最容易產生盲點的族群。

      有一定程式功力的人也許會同意,有時候用別人的工具比較容易解決問題。


      面對中國以前,第一關是自家陣營的世代溝通,初選的紛紛擾擾希望能快點結束,合作都不一定能過關了,分裂肯定沒機會。


      無論是誰初選勝出,希望候選人除了帶著國人拼經濟,能不能也拼文化,文化的東西才是可長可久的,大家對台灣多一分人文關懷,多一些理性思考,不要隨便被媒體操弄,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會愈來愈遠。

上一篇:《鈍感力》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