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8 00:00:00台鈴(李道雄)

[桃園市旅遊]:搭船遊石門水庫~賞大壩、湖光山色與水庫週遭自然生態、美景

影片欣賞:石門水庫風景區~漫遊~大壩、賞湖光山色、秀麗風景~搭船~飽覽水庫週遭自然生態、美景。
 
 
石門水庫是台灣北部的主要水庫之一,位於桃園市大溪區、龍潭區、復興區,與新竹縣關西鎮之間的石門峽谷,採土石堤岸型壩體,攔截大漢溪溪水蓄水而成,是台灣第一座多功能水庫。
 
桃園台地為古石門溪所沖積而成的沖積扇平原。但在古石門溪上游發生河川襲奪後,桃園台地的河流多荒溪型河流,而缺乏穩定供應的水源。因此清代墾民在入墾桃園台地後,多以興建埤塘來供應灌溉所需的水源,但仍無法完全掙脫「看天田」的困境。
 
 
 
 
清代桃園台地的水利事業多為墾民自己修築。如乾隆13年(1748年),霄里社通事知母六曾和漢人墾戶薛奇隆共同修築霄裡大圳來灌溉今日龍潭一地,其後又修築靈潭埤(今龍潭大池),蓄水灌溉龍潭一地。 到了道光21年(1841年),曹謹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曹謹任鳳山縣知縣時,曾修建曹公圳灌溉鳳山地區。在任淡水撫民同知後,即研議引大漢溪水修築水圳以灌溉桃園台地,此為官方主導水利興建之始。但因墾民之間的分類意識,而無法實踐。
 
 
 
 
 
 
其後在大正5年(1916年),八田與一和狩野三郎引大漢溪溪水,以官民合資的方式,人工開鑿桃園大圳,並於大正13年(1924年)竣工。竣工後,八田與一繼續研究在石門峽谷建壩蓄水之可行性,並在昭和4年(1929年)發表「昭和水利事業計劃」,並開始著手對大漢溪進行水文調查和地質探勘。但因戰爭隨即爆發,而未付諸實施。
 
1955年7月,石門水庫建設籌備委員會成立,以中華民國副總統陳誠為主任委員。石門水庫主壩原規劃為混凝土拱壩,然基於壩基承載力考量設計時修正為土石壩。水庫排洪設施原僅規劃建置有溢洪道,1956年7月開始興建。
 
 
 
 
1964年6月14日,興建歷時8年,石門水庫正式竣工。參與建設人員七千餘人,建設經費約達新台幣32億元。水庫建設完畢之後,具有灌溉、發電、給水、防洪、觀光等效益。主要工程可分為大壩、溢洪道、排洪隧道、電廠、後池及後池堰、石門大圳及桃園大圳進水口等結構物。
 
1963年由於葛樂禮颱風引發超大洪水,經重新檢討後於1979年在大壩右岸山脊增設排洪隧道,排洪能力由原設計之每秒11400立方公尺提升到每秒13800立方公尺。
 
 
 
 
 
 
原建庫主要標的為灌溉與防洪,目前其調節供應公共給水之功能愈形重要;其公共給水除下游鳶山堰攔引送板新淨水場外,另於大壩上游取水經石門大圳送平鎮、龍潭、石門淨水廠,及於後池堰取水經桃園大圳送大湳淨水廠,每日平均由水庫調蓄之供水量約250萬立方公尺,合計下游未控流量及三峽河抽水站者,總供水量最大可達300萬立方公尺,主要供應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縣湖口鄉之公共用水。
 
影片欣賞:搭船遊石門水庫~行經阿姆坪、二奶山、龍珠灣,眺望薑母島枕頭山、土地公廟,飽覽水庫週遭自然生態、美景。
 
 
基本資料:
石門水庫大壩壩高達133.1公尺,是全台灣高度最高的土石壩,站在壩頂上可俯瞰後池堰及龍潭、大溪、三坑等地區,而每當大雨來臨時,石門大壩溢洪道洩洪更吸引許多遊客至此欣賞洩洪的壯觀景象。 
管理單位: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石門水庫管理中心
位置:桃園市龍潭區
系:主流淡水河,支流大漢溪
集水面積:763.4平方公里
正常蓄水位:標高245公尺
最高洪水位(又稱最大可能供水位(CMS)):標高249.5公尺
滿水位面積:8平方公里
總蓄水量:309,120,000立方公尺
計畫有效蓄水量:235,669,000立方公尺(1988年測量)
現存有效蓄水量:209,690,000立方公尺
計畫年運用水量:815,205,600立方公尺
壩型:土石壩
壩頂:標高252.1公尺
最大壩身高度:133.1公尺
壩頂長度:360公尺
壩頂寬度:11.2公尺
壩體積:706萬立方公尺
 
影片欣賞:搭船遊石門水庫~行經阿姆坪、二奶山、龍珠灣,眺望薑母島枕頭山、土地公廟,飽覽水庫週遭自然生態、美景。
 
https://youtu.be/Smm_WN1_dHI
 
影片欣賞:石門水庫風景區~漫遊~大壩、賞湖光山色、秀麗風景~搭船~飽覽水庫週遭自然生態、美景。
 
https://youtu.be/Zh0Ryx6DV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