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3 21:03:24聖天使

陀彌天 紫竹林寺*彌勒天使團---福音見證 (107)

                               

     神蹟見證、天國樣貌、心靈悸動。 這裡是見證天國存在的一群人,   

           以天眼所觀、我見我聞, 與您分享生活在天國的喜悅。



                      ------------------修心智慧向佛行(作者:王馨築,法名:立德)------------------


我一向以為我的一生是平凡順遂的,然而在20多年前,我因為一念之差,讓自己深陷闇黑氛圍的氣場之下,導致我思維頹靡失神無主,身心俱瘁無以自拔。約在6年前,我的日子被莫須有的官司纏身,如今想起真是百感交集。在一個「佛渡有緣人」的機緣下,願行菩薩引我進入皇教, 彌勒皇佛慈悲,引渡了我這已放棄精進的靈體,讓我沉澱了內心的無明。


進入皇教之初,我到紫竹林寺參拜皈依皇母、改名及祈福,上玄宇功班,參加宜蘭聖行,這一切在我靈識渾沌的當初,以為只是一個過程。令人欣喜的是在那段日子裡,我結緣了『龍華樹』龍畫,這幅龍畫的能量讓我感受到祂引我進入神的世界,賜予我力量,讓我更有勇氣面對錐心的打擊與考驗,這幅龍畫是我生命的支柱。


第二年我修完碩士班學分後,毅然的參加彌勒皇學院五眼八神通的課程。入學以來,我由靈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先修班,未曾中斷過修習,因為在修習的過程中,我生命中有一股安定,平和的力量,充滿著喜悅的動能,我自覺在靈識上智慧增長,肉身的思維亦較成熟,在心性上有勇氣面對考驗,也更有自信,更能多出一分心力為大眾服務。


不可思議的是令人驚喜的神蹟,每每都出現在跟隨  彌勒皇佛聖行時。以往我只能在做夢的情境中,看見普陀山 南海觀世音菩薩像,和普陀山的全景(作夢前我未曾到過普陀山)。當時,我初入靈眼班,跟隨聖行到廈門,當大家練完功法打坐時,我閉目靜心冥想,不一會兒,我看到天上降下金色光束,正當我好奇的想一探究竟,收功的時候到了,雖然有些失望,但是我滿心喜悅,無以形容。


這四年多來,在身體方面,因練功得以氣血循環順暢,累年以來的腳痛宿疾已然減輕許多;我的肉身可以透過天眼觀看到我自身的頻率,也習得自己處理頻率方法。敘述及此,我要見證一神蹟,今年8月6日早上我準備起床時,右側腰部約巴掌大的部位突然間急性疼痛,當時刺痛到極點,讓我無法忍受,而且還有噁心、嘔吐的身體反應,原本以為是我吃壞肚子,在床上躺一會兒就會好起來,孰知疼痛越來越厲害,我感覺到我快痛死了。


當下,我恭請  天皇、皇母安定混亂的心,忽聞ㄧ句「快去掛急診」,法身提醒我就醫,所以我便奔向醫院急診處,護士見我狀況危急,立即幫我打了止痛針。爾後經過了一番檢驗,急診處醫生看過X光片,告訴我症狀是腎結石,他好意的幫我掛泌尿科,當時醫生還未下診,泌尿科醫生告訴我,我因體質長石,其中一顆直徑有0.6cm大,身體不容易自行排出,必須要用體外震石的醫療器材將結石震碎,我想長痛不如短痛,隔天是星期天,所以安排在星期一上午9:00震石。


回到家後,吃了藥疼痛緩和些,想休息卻無法平躺,墊枕後還是疼痛糾結、全身發熱,折騰了一番,終於昏睡到傍晚,醒來後,覺得好多了,準備好到鳳凰會舘上課,可是一出門那噁心嘔吐的症狀又起,我只好立即返回家中,自己趕快處裡頻率,並請精慈老師幫我安排祈福,當晚結石疼痛,痛的我坐躺不寧,半夜才昏睡,夢中感覺法身在處理我身上的頻率。隔天醒來,身體疼痛感不見了,歷生菩薩在中午時分幫我祈福,處理我接到山西五台山古戰場的頻率和我的封印,當晚我已感覺不到疼痛症狀。


星期一早上我到了醫院向醫生報到後,她帶我到醫療機台前要我躺下,用儀器探測我的結石位置,因為體外打石,痛的機率很大,我心裏很緊張,閉著眼不斷恭請  天皇、皇母,大約過了20分鐘後,我聽到有人叫我:「王小姐,妳還會痛嗎?」我睜開眼回答說不痛,一看原來是主診醫生,他告訴我說結石不見了,我可以準備回家,當下我真的太驚訝了,在我即將震石的最後一刻,發現體內的結石就這樣消失無蹤了,高興的我趕快整理行裝回家。我未曾想過這急性病痛會要人命,此次不須經過震石的過程,結石自然消失,有些人聽了我的分享,現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有幸身為皇教弟子,承蒙  天皇、皇母及彌勒皇佛化解弟子艱難時際,開渡弟子智慧向佛行。有很多信眾,為找尋成佛之道,在各大宗派派別中尋尋覓覓仍無所獲。希望能藉此網頁,讓世人更瞭解彌勒皇教是正宗的修成神佛之道的宗教。我曾為了想深研佛教經典,大學時讀宗教系,畢業後實感無助。進入皇教在   彌勒皇佛的教導下,我如脫胎換骨,勇敢的活出自己。以往對於自己的修行之路,從不敢冀望能修成神佛,今在皇教修行,銘感  天皇、皇母及彌勒皇佛聖恩,教導弟子修持成神成佛之路,弟子以天為尊,謹守天法,恪慎正心、正信、正等、正覺之心,體現大愛眾生、引渡眾生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