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21:05:23無名

閱讀如何閱讀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是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齋藤孝的著作,其前言〈讀書的最大目的不在吸收知識,而在體驗〉指出,「自己一個人的體驗有其極限,但讀書可讓人獲得相似的體驗。」(頁22近似王鼎鈞所謂的「兼生」:「如果覺得一生不夠,惟一的辦法是觀察別人的生活。沒有前生,沒有來生,但是有『兼生』,讓別人同時為他活、替他活。所以,人們何妨容忍,贊成,甚或鼓勵別人敞開生命。」(《左心房漩渦》〈大序〉,頁4

這本書實際內容不到二百頁,輕薄短小易理解,可以一口氣看完。書中介紹540本書:「增進思考力10」、「擁有現代必備知識」10」、「觸碰到人生幽微處4」、「使人生更深刻6」,以及「雖然艱澀依然要挑戰10」。包括日本國內外的作品,其中有一本是蔡志忠的《漫畫老莊三千年的智慧》,齋藤孝表示,「老莊對日本人來說是很容易親近的思想,但原文畢竟難度太高,所以建議先從這本讀起。……請不要卯足全力閱讀,而要放輕鬆細細體會。」(頁193看到這樣的介紹,除欣見蔡先生的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進行文化傳播;亦竊喜自己好讀書不求甚解,念過老莊原典。

齋藤孝說:「閱讀文學作品可使人掌握感受複雜情感、將複雜情感轉換成語言的能力。」(頁40語言有限,一詞多義;情感複雜,幽微難測。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從心中所想到口中所訴、筆下所寫,「表達」需要學習與練習。孔老夫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王鼎鈞說:「讀了《紅樓》會說話。」說的都是同樣的道理。

作者指出,猜想下一句或接下來的情節發展的「預測式閱讀」,是有益於促進思考的讀書方法。(參閱頁94~95呂世浩談學習歷史的方法也有類似的見解,每讀到歷史人物要做出重大決定的關鍵時刻,把書蓋上,設身處地的想:「你會如何決定?做什麼樣的決定?」等想清楚了,再把書打來,看看他是如何決定的?其成敗及原因為何?彼此的抉擇和方法上的異同等等。如果不動腦思考,只是讓文字從眼皮底下閃過,如雁渡寒潭,如風過竹林,聲影無蹤,最後什麼都沒留下。倘若閱讀只是為了消遣、殺時間,而非促進思考,則另當別論。

齋藤孝說:「想要了解某個主題時,連續閱讀大約五本即可獲得相當的知識。……像塗油漆似的將知識慢慢推疊起來。一開始隨意就好。只要反覆塗抹,油漆一定會愈來愈厚。」(頁114確實如此,例如,時間管理的書籍不出人生價值、設立目標、管理策略、應用方法等等;讀書方法的書籍不出時間分配、理解記憶、筆記方法、應考訣竅等等。

眾流歸海、殊途同歸,萬變不離其宗。閱讀同一主題的不同書籍,除了可以保持新鮮感,還可避免視野的偏狹與認知的僵化。因此,即使讀書方法的書籍讀過五本以上,仍願閱讀這本《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與此相反的是重讀經典,另有一番「熟讀深思子自知」的滋味!

【圖:齋藤孝著,鍾嘉惠譯,《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雖然知識、資訊唾手可得,但只有「閱讀一本書」的過程,才能鍛鍊思考力、人格與素養》。台北:采實,20207月初版一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