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01:43:30無名

好看難讀話《史記》

《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是我繼呂世浩《細說史記:入門篇》,涉獵的第二本導讀《史記》的書籍。前者472頁,後者200頁。十二(2008)年前,我購置一套八冊三民出版的新譯《史記》,束諸高閣,直到五年前回金門工作,才斷斷續續看完三冊列傳。

列傳第七十《太史公自序》是呂世浩的《細說史記:入門篇》的主要內容,意即從太史公的角度出發,了解他為何要寫《史記》?他又在《史記》的內容中寄託了什麼樣的含義?

楊照的《史記的讀法》則是從《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解讀起,該書除介紹本紀、表、書、世家、列傳各體例外,亦各自選擇部分代表性的篇章來學習司馬遷所謂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要怎麼讀《史記》?楊照在結語說:

「歷史真正重要的不是事實,而是事實與事實之間的關係,或者進一步說,是解釋『如何』及『為何』,這是與我們當下學習歷史的態度差異最大的地方。按司馬遷的態度,歷史不是一堆『What』,重要的是『How and Why』。在個人層次上,一個人為什麼會用這種方式講話做事?作為一個群體,彼此行為之間的互動會產生什麼模式,他們為何如此?某些事情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又選擇何種手段?這些都在歷史裡,也是我們理解、研究史學時最重要的挑戰。」(頁461

換句話說,歷史事實只是資料,如果看不出意義,無法解釋歷史,則資料無益;如果無法區分命運跟人的意志作為,那就變成怪力亂神;如果無法超越時空歸納通則,那就只是個案解釋;如果提不出自己獨特的看法,那就只是人云亦云。

楊照和呂世浩在解讀《史記》上,各有其獨特的看法,以《留侯世家》為例:楊照提到張良藉由黃石老人的故事樹立個人的權威,該神話必來自留侯張良本人,故事中除了張良跟老人外,再無他人。如果不是張良講出來,這故事從何流傳起?而呂世浩在《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解析這個故事時,則是強調「忍」和「先」的道理。

看他們倆解讀《史記》,猶如分別選修其歷史課,特別是看他們同一篇章的不同切入點,像是品嘗不同廚師對同一道菜的不同料理方式,食材大致相同,調味、火候、順序、時間有異,滋味自是有別!值得一品再品。

 

【圖:楊照著,《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新北:INK印刻文學,20205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