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0 07:43:38小鳳

以民為本的思考訓練

   以民為本的思考訓練

/林玉鳳

               到法庭聽審,來旁聽的人很多,工作人員發現旁聽座位不足,頓時顯得為難,於是請大家協調一下,“每個社團只可派出最多四名代表旁聽”。

              道出這個方案後,現場一陣喧嚷,不滿之聲隨即響起,提早個多小時排隊等候領籌入場的人,第一時間要求按已領籌號碼進入,問工作人員可否利用直播系統加開另一個旁聽室,或在庭內的旁聽席增加椅子?工作人員很有禮貌地說明這樣做比較困難,主因是事前沒有通知會有這麼多人,他們無法立刻安排。過了十多分鐘後,沒有多少人願意離開,一位看上去貌似年長一點的工作人員走過來詢問,他聽了情況後說:“好的,放心!”之後他與幾位保安人員協調好,在旁聽席增加一排長椅,問題就隨即解決了,把所有到場的人都安頓好。

               這是一件很小的事,卻在我腦海裡徘徊了幾天。我對一開始負責協調的工作人員沒有任何批評,因為他們有禮貌也願意溝通,也許是權力有限,不能做更多調動資源的決定。可是,這當中真的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工作思維。前者是有問題發生了,首先希望群眾自行協調解決,理由是對方沒有事先通知,法院沒法提早透過資源調配處理問題,那是一種將群眾視為一個群體的思維,認為他們是社團組織來的,所以可以由社團組織離開,這也是一種認定澳門是社團社會的回應;然而,工作人員面對現場的,幾乎都不是社團組織來的人。第二種方法,很顯然是從到來的人的個人意願入手,相信來的都是認真旁聽的人,那是個人意願,不是團體的組織行為,所以後者的處理方法是尊重所有個體,讓每一個人都留下來。這個後者,其實也就是一種真正以人為本的思維。

: 原載20190620日澳門日報「亂世備忘」專欄

:https://www.hbrtaiwan.com/images/articles_images/AR0008603.jpg

上一篇:塑膠壽司

下一篇:白海豚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