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14:16:58aggartpra

天津港爆炸核心區毒氣解析:不可能有神經性毒氣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江傳景 本報記者 郭媛丹 劉 揚】昨日,一則關於天津港爆炸核心區檢測出“神經性毒氣”的報道引發持續關註,這讓人很快聯想到化學武器中的神經性毒劑可能帶來的可怕後果。不過多名接受采訪的專傢認為,此系“重大誤判”,出現“神經性毒氣”可能因儀器出現誤報所致。爆炸核心區即便出現毒氣,也絕非神經性毒劑。

  現場不可能出現神經性毒劑

  17日晚,一則媒體報道稱,天津港爆炸現場檢測出神經性毒氣,指標達到瞭最高值。該報道稱,在對爆炸核心區的空氣進行監測時,除瞭氰化鈉,還發現瞭一種物質就是神經性毒氣,據接受采訪的專傢說,爆炸區域的多種危化品都可能產生這類物質。“這些物質遇水或者遇堿能產生氣體,然後產生神經性毒氣,比如氰化鈉,還有一些硫化堿。另外一些物質在高溫爆炸過程中也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性氣體,比如二甲基二硫。神經性毒氣一旦被人吸入,可以與神經細胞作用,使酶失活,另外可以導致心臟驟停進而導致人死亡。”

  “神經性毒氣”的說法之所以這麼受關註,可能就因為容易使人將其與化學武器中的神經性毒劑聯系到一起。國傢神經性毒劑中毒救治標準的起草者、國際同類標準的主要參與人員之一的軍事醫學科學院王永安研究員19日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認為,神經性毒劑是毒性極強的化學物質,其毒性比氰化物高幾十倍,合成極為復雜,而從爆炸現場探明的化學原料,結合神經性毒劑的核心原料和生產條件來看,事故現場根本沒有產生神經性毒劑的可能。

  《環球時報》記者19日采訪的兩位中國防化專傢也認為,從專業角度來看,核心區應該不會產生媒體報道的所謂“神經性毒氣”。

  核心區還有哪些“毒氣”

  對於在爆炸核心區還可能會有哪些有毒、有害物質,天津主管安全生產的副市長何樹山在19日舉行的爆炸事故第十場發佈會上表示,目前掌握的危險品大約有40種,主要分三大類,第一類為氧化物,硝酸銨、硝酸鉀,約1300噸;第二類為易燃固體,金屬鈉、金屬鎂,500噸左右;第三類為劇毒物,氰化鈉為主,700噸左右。他表示,核心區危化品品種多,比較復雜,防化部隊和專傢共計數百人正在事故現場進行清理。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王庚辰研究員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隨著調查深入,事情應該會越來越明朗化,40多種化學物品通過爆炸、燃燒、反應之後可能產生哪些物質,是能夠推算出來的。不過,王庚辰也強調,這麼多化學物質經過一系列反應之後,生成的有些是生命周期很長的物質,有些是很快就會轉化的中間物質,所以具體的情況還要以第一線工作的防化部門的監測結果為準,而不能僅僅依靠實驗室中推算出的結果。

  天津大學化學工程教授衛宏遠1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想分析爆炸核心區可能會有哪些有毒有害物質,需要具備幾個條件:要有40種危險品的清單、存放位置、各有多少數量、目前還剩多少。這樣才能分析出可能的反應物、中間物質以及殘留物質,並推算出通過一系列的反應可能會釋放出哪些有毒有害氣體。

  據介紹,由於苯類是容易揮發的有機物質,所以很容易揮發。氰化鈉遇水會溶解,如果再遇到酸性物質,將會發生反應生成劇毒的氰化氫氣體。在公佈的危化品中有硝酸銨,它溶於水就成為酸性溶液,一旦和氰化鈉溶液相遇,就會生成氰化氫氣體。

  對於救援現場可能出現的刺激性氣味,衛宏遠認為,這有很多種可能,但難聞的氣體未必就一定是對人體有劇毒的,比如汽車輪胎燃燒,也會產生刺激性氣味。

  而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防化專傢認為,核心區應該是有有毒氣體存在的,但對於具體種類,他認為應該以官方發佈的內容為準。不過,他認為北京軍區參謀長此前表示“核心區有害氣體濃度低於致人傷害標準”,這個致人傷害標準是一個較高的標準,側面說明有毒氣體雖然沒有超標,但也是比較高的。

  不必過度恐慌

  這名防化專傢認為,判斷核心區是否有所謂的“神經性毒氣”不是拿一種儀器進行測量就能得出結論的。“需要至少兩種以上設備進行檢測,如果兩種檢測設備都顯示出存在同一種物質才能得出初步結論。有專門的檢測儀器,還需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式,如果使用方式不當,可能會對某種氣體進行誤報。比如有時在廁所裡也會出現檢測到有毒物質的報警。所以民眾不要過度緊張。

  在1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天津市環保局局長溫武瑞表示,數據表明,事故排放瞭一些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瞭一定的影響,有一些高一些,有一些還在允許的標準之內,我們分析評估認為,對人體不會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特別是上風向居民區的居民。

  對於如何預防危化品可能帶來的危害,防化專傢認為,首先要做好科學評估,在此基礎上制定預案,會不會發生再燃燒、再爆炸,可能擴散到多大范圍,如何撤退,撤到哪裡去。每天都要有預測,並及時對社會進行信息公開,這是一個綜合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