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10:46:36aggartpra

 公車改革徘徊18年 深圳不能再等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楊興雲 經過漫長的研究調研以及觀望之後,有深圳改革開放以來“最難攻克堡壘”之稱的公車改革,近期終於有瞭實質性的進展。

日前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在一份給深圳市人大代表相關建議的回復中表示,作為當今全社會普遍關註的一項重要改革,“探索公務用車管理的有效途徑”已納入到《深圳市2011年改革計劃》的重點改革項目當中,此項改革將由深圳市紀委牽頭,深圳市財政委、監察局、法制辦參加。

截至目前,珠三角區域已有廣州、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6市實行瞭車改,方式主要采取貨幣化模式。深圳公車改革同樣也將遵循上述模式。

一直關註研究深圳公車改革的民進深圳市監督委員會副主任卓偉華表示,深圳公車改革的所有情況都已摸清楚,就差一個“勇氣和決斷”。

改革之難

聽說深圳將要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消息,在深圳龍崗區一政府機關開車的李師傅仍然表示不太相信。他說,在政府機關開車近10年,聽說要公車改革的事情不下5次,結果均是無疾而終。

事實上,李師傅的判斷並非毫無根據。如果從1994年政協委員梁文森提出《政府公車應該管制》算起,截至今年“兩會”人大代表楊立勛與鄭學定等18名代表聯名提出《關於加快推進我市公車管理制度改革的建議》,深圳公車改革歷經數次反復,一直無果而終。

深圳市人大內務司法委員吳立民表示,在深圳公車改革早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深圳市政府迄今為止在這方面也沒有拿出具體可行的措施。就他瞭解的情況,目前深圳公車真正用在公務上的不到1/3,其餘基本都在私用。而一輛公車每月的費用平均在4500元左右。“該給老百姓一個交代瞭。”吳立民認為,深圳應迅速落實和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讓市民盡快看到政府推進公車改革的行動和決心,並以此為契機加快推進公車改革。

今年深圳“兩會”期間,深圳市人大代表楊立勛就表示,自己當瞭10年的政協委員,就公車改革問題提瞭5次,如今做人大代表,又提瞭3次。

“深圳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啟動公車改革,醒得早,起得晚,隻打雷不下雨。最近幾年,雷都不敢打瞭。”為此,他與鄭學定等18名代表聯名提出瞭《關於加快推進我市公車管理制度改革的建議》。

楊立勛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近百座城市相繼進行瞭公車改革。作為中國改革的“試驗田”和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深圳,公車改革進程明顯滯後,與深圳的形象極不相稱。

為此,楊立勛等代表的議案提出,深圳應盡快開展“公務用車按牌號尾數每周少開一天”行動,並建議仿照秦皇島等城市,在每輛公務車擋風玻璃上張貼公車標識,正面印“公務車”字樣以及車輛編號和監督電話,反面印嚴禁用公車辦婚事、外出觀光旅遊、接送子女上學等廉政提示,為下一步公車改革做好準備。

上述議案還呼籲,應盡早開展公車貨幣化補貼改革試點。

對於深圳公車改革一直沒能推行的問題,深圳市監察學會副會長、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市委黨校行政管理教研部主任傅小隨教授表示,其原因“應該是存在技術性問題”。

事實上,對於上述“技術性問題”,深圳市財政委主任喬傢華曾經在接受廣東當地媒體采訪時有過表述。他表示,在中央決定下大力氣進行公車改革的大環境下,如果全國范圍的公車改革形成氣候,深圳是有能力在全國率先啟動公車改革的,因為深圳多年前就曾提出公車改革,甚至還制定瞭相關方案,隻是因各種原因,最終未能推行。

數量謎團

深圳公車數量迄今為止仍然是暗箱裡的謎團。

去年深圳“兩會”期間,作為深圳市財政委主任的喬傢華,面對記者采訪時問時“深圳有多少公車,每年消費數額是多少”的提問,給出的答案是——“沒具體統計”。

4月,在深圳市政府組織的綠色出行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四傢媒體記者為弄清楚深圳公車的數量而輪番向深圳市交警局、發改委以及交通運輸委的官員提問,結果所有現場官員都王顧左右而言他。

接下來,5月11日,正在廣州出席省十一次黨代會的深圳市長許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面對上述問題,仍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一連說瞭三遍“一直在研究”。

事實上,關於深圳公車的數量不僅媒體的追詢沒能得到答案,甚至就連深圳的人大代表雖然連續多年跟進,也同樣無解。

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劍昌表示,早在2001年的深圳“兩會”上,他曾就深圳公車私用的問題詢問過有關部門深圳公務車的數字,但是一直沒有得到答復。

對此,深圳市人大代表肖幼美也有同感,她多年追問,至今也不清楚深圳有多少輛公務車。

坊間隻能通過官方透露的一些數字進行推算。比如,深圳官方的數據顯示,在深圳大運會開閉幕式舉辦的當天,公務車停駛2.4萬餘車輛,停駛率達84%。據此估算出深圳至少有2.85萬輛公務車。

但楊劍昌表示,這個數字並不準確。目前深圳公務車中除瞭廣東省政府定編的外,還存在大量非占編的車輛,這部分數字是最難掌握的。

不能再等

如果18年前深圳在啟動公車改革的研究和試點之後,就大膽地進行相關領域的改革,無疑將成為中國公車改革的先行者和排頭兵。

然而,在經過多年的徘徊觀望以及猶豫等待之後,相關領域的改革不僅在全國,即使在珠三角也已滯後。

廣東省紀委的統計表明,珠三角一些城市在車改前每年公車費用年均漲幅都在15%以上,而改革後財政支出每年都節省20%左右。

與此同時“車改以來,各地尚未發現因公車改革影響公務、降低效率的問題,紀檢監察部門也未收到群眾來信來訪反映公車改革和管理使用方面的問題。”

卓偉華認為,以深圳自身的條件和城市發展的目標,在公車的使用及管理方面更應該看齊國際先進城市,至少應該將毗鄰的香港作為其公車改革的參照目標。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總務規例》,香港所有政府官員中,能夠享有專車的官員人數不足20人,而其他與正副局長級別相近、按規定有權免費使用本部門車輛的官員,總數也不過十餘人。

從2001年至今,香港特區政府車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從7127輛減少到今年6月底的6265輛,占比不到全港機動車總數的1%。在上述車輛中,還包括摩托車、救護車、消防車等特種及專用車輛。

“關鍵在於主要官員的改革勇氣。”卓偉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