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3 09:00:00Sunrise鴻

是誰把駕駛推入高風險的火坑?




全球先進國家,在重大運輸事故發生時,
「第一件事不是先定罪,而是先找出原因儘速防範。」因為不把原因找出來就定罪,完全無法防範同樣事故再次發生,誰又能保證,下次不是我或是我的親人,又落入不可接受的風險境地。

縱使事故原因看似如此顯著,但還有太多問題無解:

為何ATP要故障到需要隔離?
為何ATP會故障?
為何駕駛沒有意識即將入彎列車卻保持高速
是否調度員下達不合理的趕點指令造成壓力
是否駕駛人事規章讓駕駛對誤點充滿恐懼
這些問題,都要等待完整的事故調查。

台鐵普悠瑪號21日出軌翻覆造成18死亡,

21世紀的運輸業,可以說是人類發展運輸業以來,面對挑戰最多的時期,軌道列車要跑得快,跑得舒適,跑得載客量大,跑得低噪音低耗能,還要跑得班次密集,跑得不誤點。

因此,軌道業透過很多方式來完成這樣的目標,列車速度快,又要密集運轉,還要輕量化節能,在安全與效率的天平中,如何平衡?
答案是:「可接受的風險。」

學會解釋,「可接受的風險」可能是誤點,
可能是因為緊急狀態導致的一些設備設計的可控制故障或損害,
可能是區段內軌道斷電需要花點時間復原,
可能是軌道業者要賠償一些誤點車票。
而這些可接受的風險,都是為了避免發生「不可接受的人命損害意外」。

因此,全球先進國家,在重大運輸事故發生時,「第一件事不是先定罪,而是先找出原因儘速防範。」因為不把原因找出來就定罪,完全無法防範同樣事故再次發生,誰又能保證,下次不是我或是我的親人,又落入不可接受的風險境地。

學會表示,縱使事故原因看似如此顯著,但還有太多問題無解:為何ATP要故障到需要隔離?為何ATP會故障?為何駕駛沒有意識即將入彎列車卻保持高速?是否調度員下達不合理的趕點指令造成壓力?是否駕駛人事規章讓駕駛對誤點充滿恐懼?這些問題,都要等待完整的事故調查。

學會強調,事故完成的調查不是透過檢調、不是台鐵的行保會、不是鐵道局的委員會,而是一個獨立於常態營運機構的事故調查機構,以防範二次事故為目的的調查單位,才能以防範為目標,有效偵知誰是風險主因,誰又能有效控制風險。

學會表示,近年來每每呼籲台灣的運輸安全委員會,卻看到交通部牛步以對,我們要再次呼籲,軌道營運安全並不容易而且需付出代價,但請交通部別拿人命當換取教訓的代價。

~~~~~~~~~~~~~~~~~~~~~~~

一名女網友在社交網站《Zuvio校園》發表了一篇文章,
標題為「我的爸爸是台鐵司機員」。
她提到普悠瑪出軌事件後真的覺得很害怕,因為自己的父親就是台鐵的駕駛員。當下事件發生後,因為不確定是不是就是父親開的,所以也只能緊急地打電話確認。
女大生還表示,事件發生之後,一開始各界都在猜測是不是司機開太快,一堆乘客也說普悠瑪開很快,她看後氣憤地表示,「看了真的會很怒,難道你們有看過開很慢的普悠瑪嗎?」

一名女大生分享了身為台鐵司機員家屬的心聲,甚至還說:行車平安有時候需要運氣

事後女大生還說,父親在台鐵上班20多年了,也是一位老司機,因此就問了他這次到底是怎麼回事?經過詢問和討論之後,女大生整理幾點內容如下:

1.司機員只能聽命行事。若是在開車過程中發現任何異狀,司機員都必須得向調度員回報,但有時對方不懂現場狀況而隨便下決定,若是運氣不好大多是司機員扛。以這次出事的普悠瑪來說,司機員在宜蘭就跟調度員說車子有問題,但上面決定到花蓮才換車,要司機繼續開,司機就會很無奈,很多時候不是司機員說換車就可以換的。而且你若是拒開,其他人就會以「別人都可以開為何你不行」的想法杯葛你,讓她忍不住直呼「有時候覺得開車平安也是需要一種運氣!」

2.車子本身的問題。既然有發現狀況為何不修?
這就是公務人員的心態「我執勤時能閃就閃,能給別人處理就處理!」
若是你修了卻修不好,還得寫報告回報,簡單而言就是一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

女大生表示,看到這起傷亡的交通意外,造成這麼多的家庭破碎,內心也十分不捨。因此當外界指責司機時,身為家人的他們也十分生氣,畢竟他們很了解司機員的無奈和辛苦。
尤其台灣人對司機員常常不尊重,有時候餓到開車吃飯也會被靠北;
重大節日放假時,司機員根本無法和家人相聚;
有人去衝火車輕生,明明司機閃不掉,家屬還是要告司機員。
女大生最後提到,「真的除了司機運氣不好,還有整個體制上的問題。
希望大家可以理智地看待這件事情,也能透過這次的事件,台鐵可以好好檢討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