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1 10:27:35月光哈小貓

刀劍神域

李白到底是「詩仙」還是「劍仙」?

也許說還有酒仙吧 ! 是的 沒錯 嗯嗯哦~

但是越是深入調查之後

還有一個第4項發現!!! 「神仙  」

可能推翻以前對唐詩三百首的認知了!!!

有關唐詩的翻譯可能不只唐詩這麼簡單~

窺探詩中文字似乎還隱含藏道家秘笈秘境術語~

詩人用詩伏藏包裝著~修仙者的秘密~

看唐詩三百首也許就不是唐詩這麼簡單了~

而是一語雙關的更多解讀意思。

 

 

史載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但李白在此文中強調「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 把劍術成就放在前,把文章成就放在後,說明在少年時代,李白覺得自己的文章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而自己的劍術已非常高明,並能仗劍防身到處遊歷。

坊間傳李白劍法師傅為大唐第一高手劍聖裴昱,官至「左金吾大將軍,號稱天下第一劍。王維曾贈詩:「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勛。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1.詩仙李白(朋友群與粉絲團) 介紹 :

1【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690年代-762年),本名無記載,法號無上真,字玄玄(一說「元元」),號「持盈」,唐朝公主,唐睿宗第九女,母竇德妃,唐玄宗、金仙公主同母妹。

 金仙公主(689~732),諱無上道,為唐睿宗李旦女,《新唐書》中排第九位,其墓誌稱其為唐玄宗李隆基八妹。初封西城縣主,進封金仙公主。706年(神龍二年),十八歲的公主度為女道士。以道士史崇玄和葉法善為師。金仙公主卒於洛陽開元觀,736年(開元二十四年)陪葬橋陵(在今陝西蒲城縣)。金仙公主墓誌書丹者為玉真公主,玉真公主為金仙公主之胞妹。

玉真公主比姐姐金仙公主還要出名。玉真公主(?~762年),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竇氏被執掌皇權的祖母武則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撫養。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響,豆蔻年華便入道為女冠,號持盈法師,號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師,封崇昌縣主食租賦。入道後廣遊天下名山,好結有識之士,不僅與司馬承禎、元丹丘等教內人士關係密切,與王維、李白等平民才子亦過從甚密,她曾力薦李白供奉翰林為聖上潛草詔誥。李白曾為玉真公主揮毫寫下《玉真仙人詞》: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李白傲視權貴遭讒言而賜金還山,公主鬱鬱寡歡,憤然上書去公主稱號。安史之亂後追尋李白隱居敬亭山。後香消玉殞魂寄斯山,百姓將其安息之地稱為皇姑墳,世代祭拜。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借讚美敬亭山的同時,蘊含著對玉真公主的深深懷念之情。

  華山玉泉院東有仙姑觀,為金仙公主來華山修道的行宮;位於西安市周至縣樓觀台西約 3.5 公里就峪口的延生觀,始建於唐,曾稱玉真觀、玉真祠、升天台,為玉真公主修道的場所

 

------------------------------------------------

 

 

◆  司馬承禎(639年-727年),字子微,法號道隱,自號白雲子,人稱白雲先生,河內溫縣人,今屬河南溫縣。晉宣帝司馬懿之弟司馬馗的後人。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少時篤學好道,無心做官。拜師嵩山道士潘師正,得受上清經法、符籙、導引、服餌等道術,隱居天台山玉霄峰。

◆  因個人文學修養極深,司馬承禎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司馬承禎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 卷二十五  

◆  司馬承禎出自三祖司馬氏琅邪房,是北周晉州刺史、琅邪公司馬裔的玄孫,隋朝親侍大都督司馬晟的孫子,唐朝朝散大夫、襄州長史司馬仁最的兒子,少好學,年二十一為道士,師事隱居嵩山的潘師正,學得符籙及辟穀、導引、服食之術(《金根上經》、《三洞秘錄》、許真行事、陶公微旨),成為唐代的著名高道。另外擅長隸書和篆書,號稱「金剪刀書」。

 

◆  原在浙江台州天台山桐柏觀隱居修道,武則天、唐睿宗先後召他入京講道,開元九年,唐玄宗又遣使迎他入京,親受法籙,十年,承禎請還天台山,玄宗賦詩送別。十二年(724年),玄宗又將承禎召到東都洛陽,命他於河南王屋山自選形勝,創建道院陽台觀,玄宗親自題額。又令玉真公主及光祿卿韋縚至其所居,修金籙齋。承禎在陽台觀著《修真秘旨》十二篇行於世。開元二十三年夏六月十八日(735年7月12日)卒於王屋山,年八十九,葬於王屋山西北之松台。玄宗親製碑文,並追贈銀青光祿大夫,號真一(貞一)先生。

 

 

----------------------------------------------------------------------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  卷三十七

李白字太白,唐興聖皇帝九世孫。白之母夢長庚星而孕,因而命之。生於天後聖曆二年己亥,五歲誦六甲,十歲通詩書,觀百家。蘇頭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十五好劍術,遊神仙,多居岷山,遊飯山水,數有吟詠。復登峨媚,遊江淮,觀雲夢。娶許相圉師孫女,留雲夢三年。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去之齊魯,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祖徠山耽飲,號竹溪六逸。玄宗開元十六年,上裴史書雲:制作不倦,迄今三十春矣。天寶三載甲申,白與昊筠善,筠待詔翰林,白亦至長安。見太子賓客賀知章於紫極宮,因解金貂換酒為樂。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請仙人也。薦於明皇,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韶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於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白已醉,左右以水類呼內切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韓。力士恥之,摘其詩以激楊妃。帝欲官白,妃輒沮。白益驚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璀、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初出金門,尋侍御不遇,遂詠鸚鵡詩云:落羽辭金殿,飛嗚叱繡衣。能言終見棄,還向隴山飛。遂就從祖陳留採訪大使彥允,請北海高天師授錄。傳錄畢,歸北海。自此抵趙魏燕晉岐郃商,於洛陽遊樑最久。復之齊魯淮泗,再入昊,轉徙金陵,上秋浦尋陽,皆有詩文,不記歲月。白浮遊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傍若無人。又常一日遊華山,過縣宰,方開門央事。白乘醉跨驢過門,宰怒,不知白也。引至庭下,曰:汝何人,輒敢無禮?白乞供狀曰:曾以龍巾拭唾,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韓,天子門前尚容吾走馬,華陰縣裹不得我騎驢。宰驚悸,起揖謝曰:不意翰林至此。白跨驢而去。天寶十四載,安祿山反,永王璘東巡,白避地廬山,為璘脅行。永王璘兵敗當誅,罪連及白。郭子儀請解官以贖白罪,白遂得流夜郎,時肅宗乾元元年也。白先有詩自叔雲:半夜水軍來,得陽滿旌旗。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從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賞,反謫夜郎天。至是半道承恩放還,遂登巫山,下瞿塘。後過江夏、潯陽、金陵、歷陽、宣城。二郡皆有詩詠,不復可考。白生平志慕神仙,學宗老氏。嘗有仙學古風雲: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中有綠髮翕,披雲外松雪。不笑亦不語,真棲在巖穴。我來問真人,長跪問寶訣。集然忽自曬,授以煉藥說。銘骨傳其語,煉身已電滅。仰望不可及,愴然五情熱。吾將營丹砂,永與世人別。又一篇雲:五鶴西北來,飛飛凌太清。仙人綠雲上,自道安期生。兩兩白玉童,雙吹紫鸞笙。飄然下倒影,倏忽無留行。遺我金光草,服之四體輕。將隨赤松子,對博坐蓬瀛。後於寶應元年十一月,自金陵濟釆石訪族人李陽冰,因捉月赴水而終,人謂之水解,享年六十四。代宗立,以拾遺召,而白已解化。有唐李太白文集行於世,序雲: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樑武昭王骨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耀,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亡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不讀非聖之書,恥為鄭衛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辭。凡所著述,言多諷興。三代以來,風騷之後,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千載獨步,惟公一人。故王公趨風,列嶽結軌;群賢翕習,如烏歸鳳。盧黄門雲:陳拾遺橫制頹波,天下質文,翕然一變,至今朝詩體尚有樑陳宮掖之風。至公大變,掃地並盡,古今文集遏而不行,惟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歟。天寶中,皇祖下詔,徵就金馬,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狀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畜道義,何以及此。置於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醜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邇縱酒,以自昏穢。詠歌之際,屢稱束山。與賀知章、崔宗之等,自為八仙之遊。謂公謫仙人,朝列賦謫仙之歌,凡數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遂就從祖陳留採訪大使彥允,請北海高天師授道錄於齊州紫極宮。將束歸蓬萊,仍羽人,駕丹丘,耳陽冰,試絃歌。於當塗,心非所好。公遐不棄我,扁舟而相歡,臨當掛冠。公又疾趣草藥百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予為序。論關雖之義,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辭,終慚杜預。自中原有事,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有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寶應元年十一月己酉也。憲宗元和初,有人海上見李太白與一道士在高山上笑語,久之,道士於碧霧中跨赤虹而去,太白聳身健步追及,共乘之而去。其後白龜年至嵩山,遙望束巖,古木簾幕車地。步至其傍,尊俎羅列。有一人前曰:李翰林相召。龜年趨進,其人裒衣博帶,色澤秀發,曰:吾李白也,子之祖乃白居易也,雖不同代,亦一時人。以其道同,今相往復。吾自水解,放遁山水之間,因思故鄉,西歸嵩峰。中帝飛章上奏,見闢於此,掌棧奏,已百年矣。近過潼關,有詞曰:曾向桃源深洞,一曲妙歌舞鳳。常記欲別時,明月落花煙重,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龜年曰:吾祖今在何處?曰:在五臺掌功德,所從昔日之志也。又出書一卷遺龜年,曰:讀之,可辨九天禽語、大地獸言,更修功行,可得仙也。後龜年遊遊州,太守知有異術,召而詢之。庭下有二雀啾唧而過,太守曰:彼何言也?龜年曰:彼城西家開凜,有餘粟在地,共食之。守使人驗之,果然。又見屬馬仰首而嘶,問曰:此又何言?龜年曰:彼言槽中料熱不可食。復驗之,亦然。時近清明,人吏驅羊二十餘口,後一羊不行,鞭之有聲。守曰:羊不行,有說乎?龜年曰:羊言腹有羔將產,乞生然復就死。守乃留羊月餘,果產子。後龜年放邊方外,不知所之。白海瓊雲:李白今為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白樂天今為蓬萊長仙主。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