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23:11:13劉俊余

許悔之詩中的生態關懷

台灣的環保意識發展的相當地晚,台灣的國家政策一直以來致力於經濟發展,一直環境遭到嚴重的污染,乾淨的水、使人安心種植的土地不在了,生長在這塊土地的人民才意識環境保護的重要。許悔之在詩中關懷台灣生態,並且以海洋意象中的鯨豚作為關注的對象來反思人類生態環保的議題,筆者將就對生態浩劫的想像與對人類的諷刺展開討論。

 

一、對生態浩劫的想像

 

在人類的核能史上發生好幾次核災事變,最嚴重的莫過於1986年的蘇聯的車諾比核電廠爆炸事件,因此次核災變致死的人數,非官方統計高達數萬人,至今車諾比核電廠方圓三十公里之處依舊佈滿的輻射塵,人煙絕跡。而世界最近發生的核災事變是在2011311日的日本福島核能災變,因9級的大地震引發海嘯,海水淹過日本福島核能發電廠,那些核能災變發生之時,人類的無能和慌亂都歷歷在目。許悔之在〈擱淺的鯨魚〉一詩表達出對台灣發展核能的憂心:

 

一頭擱淺的座頭鯨

終於斷了氣

我們圍繞著牠龐大的軀體

喜極,相擁,而泣

 

核電廠爆炸後很久了

也不知道

是公元多少年的夏季

我們結繩

記載一頭誤闖地球禁域的

灰色的鯨魚[1]

 

詩人想像在核能電廠爆炸的場域,一條鯨魚擱淺而死亡,詩人透過對鯨魚的哀悼來自悼人類的運命。擱淺的鯨魚斷了氣,人們竟圍繞著牠喜極,相擁,而泣,為什麼呢?在詩人的想像中牠誤闖了地球的禁域,核電廠爆炸的場域,來到了這個場域,死亡對所有生命來說反而是個解脫。

用鯨魚來悼念人類未來的運命,許悔之進一步將鯨魚逃避人類的追捕的意象與地球末日來臨之時人類駕著太空梭逃亡的意象融合在一起,將海洋與虛空的場景的意象結合在一起。在各種宗教都存在著末世的預言,比如《新約聖經》中的〈啟示錄〉對末日的意像的冥想;佛教所說的世界有成住壞空,彼時劫火大起,燒毀一切。許悔之的詩也透示著末世的狂想,詩人的憂鬱不是沒有道理,人類的慾望沒有止盡,大自然一再地遭受破壞,生存環境惡劣到了某一個程度,只有逃離,在許悔之的〈迷航的鯨魚〉一詩,將末日意象作出深刻的演譯:

 

不要苦苦追問一群迷路的

鯨魚在茫茫的大海中要往

那裡去。讓我們

迎接熊熊的而滾燙的光芒

為將到的諸神放喉歌唱[2]

 

詩人許悔之詩作一開始,就出現了遼闊的場面,一群鯨魚在大海迷航,而末日將臨,黑夜過後,到臨的不是晨曦,而滾燙的光芒,而諸神將到。在《新約聖經》有主基督耶穌在末日再臨的預言,那時死去的人類將從墳墓裡走出來,死去的與那時還活著的所有一切人類都將受到主基督耶穌的審判。信主的,因為他的罪已被主基督耶穌的寶血所洗凈,靈魂將直上天國,與上帝共享永生的快樂;不信主,將因自身的罪,無法與神同在,將判入地獄。地獄中有不滅的火在燒著,不死的蟲在咬,無邊無際的痛苦,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3]而許悔之的因長期嗜讀佛經,他的宇宙觀並非一神論,所以在他的詩句出現了「諸神」這一個字眼。

 

在血色浸染的海面之上

飛行吧-

天空是著火的翅膀

持續的暈眩最好,再不必感傷

這是地球最後一次被記憶了

人類的後裔會在光碟中讀到: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生物墳場」

移民者已把

外太空視為家鄉

做為星際難民的我們

四處離散

當最後的雨林被砍伐

臭氧層炸開了一扇

又一扇的巨窗

天體仍照著宇宙的意志運轉

白晝仍擁有太陽

卻仍失去了照耀萬物的力量[4]

 

在第二段詩裡面,鯨魚迷游的意象轉變成太空船迷航的意象,地球毀滅了,由鯨魚迷航的意象,人類駕著太空船逃離地球。詩中的意象轉變,地球毁滅,並非諸神的降臨,而是雨林被砍伐,生態環境被破壞殆盡。地球已不適合人類生存繁衍。

 

離開前我們帶走了地球

僅剩的氧,足夠讓方舟

飛行到另一顆星球

至於檔案中的一些名詞:

戰爭、饑荒、污染與核爆

就讓它們被下一代

徹底遺忘吧-

 

遺忘之前你還記得上個世紀

那個吞實自己著作的哲學家嗎?

在瀕死中他體驗到

求生的強烈快感-

而這些,都無關緊要了

我們不是還擁有

足以抵抗退化的生殖器嗎?

讓我們在地球之外的任一片土地

交配,懷孕,生產

再創後哺乳文明

哺育另一顆命運的新星

成長並且發光

星圖中吸盡所有能量的

巨大黑洞

永遠在等待著

我們的迷航[5]

 

地球已是一個死亡的星球,在地球發生的故事戰爭、饑荒、污染與核爆,在讓下一代通通遺忘,文明重新開始,詩中許悔之提到核爆,可見反核的立場在許悔之的心中是堅定的,他隱約察覺核能的災難,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盡頭。

然而死亡一直在暗中窺視著,逃亡中所有美好的願想,都可能只是一場夢,迷航中隨時有被不知名的黑洞吸入的可能。

 

所以請你不要苦苦追問一群

迷路的鯨魚在茫茫大海中

要往那裡去

四顧茫茫的煙霧中

諸神將來取回祂們的領土

把我們的文明夾在

宇宙大書中的

一小節-

 

失去大海的鯨魚

就不再迷路了

諸神靜默

燃燒的天空

不斷地追趕在我們後頭[6]

 

詩的視角又跳回鯨魚迷航的場景,隨即又跳到末日時,人類逃亡的場景,太空船的後頭是燃燒的天空,毀滅的地球。

這一首詩將鯨魚逃離人類追捕的意象與現代太空的意象重疊互補,為末日做了一個精彩的推演,「迎接熊熊的而滾燙的光芒,為將到的諸神放喉歌唱」,彼時太陽將不斷地膨脹,最後吞滅太陽系的一切,最後極速收縮,成為一顆白矮星,最後變成黑洞。許悔之自青少年時期就喜讀佛經,知道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人類文明的發展不管興盛到何種地步,最後仍舊逃脫不了毀滅的宿命,而這個文明有著太多不堪的回憶,戰爭、饑荒、污染與核爆,唯一生存的可能,就是逃離,在天空整個燃燒之前,全力逃離,逃離諸神對人類的追捕,正如一群鯨魚逃離人類逃離文明的追捕。但這僅是詩人的想像。

再者如割裂天空

 

雲隨風走

風暴怒的時候

雲化為與

雨悲哀的墜落

淹沒山傾覆河

沖毀陸塊大洲

 

最後的鯨魚

從水柱中噴出霧血

崩身碎軀中

對著天空悲吼

 

雨將永遠不停

雨將割裂天空

天空再也沒有彩虹[7]

 

在此詩我們看到詩人想像中的核爆後的場景,天下起了黑雨,陸塊崩坍,鯨魚肉身崩毀的場景,如王者將死,發出深深的悲鳴。

當世界因森林的破壞、重工業的污染,導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超出地球所能負荷,地球的溫度不斷上升,根據科學研究這是溫室效應的必然現象,但現在的地球各地天候卻出現了反聖嬰,地球環境與天候已成為一頭怪獸,脫離了人類的掌控,隨時可能將人類的文明和其他物種吞滅,如〈到天邊〉一詩:

 

風一般的

豹子在草原奔跑

而倏地暈厥

瞪羚渴死

集體倒在水澤邊

這個絕望的夏季啊

比絕望更巨大的恐怖

在蔓延

群象為尋找墓穴

而不辭途遠

月牙青

森森掛在天邊

大火將會燒光種種

啊大火將從

海岸一直燒,到天邊[8]

 

這首詩中的畫面是因環境的巨變,各種物種面臨大規模的死亡,動物不斷地奔跑和遷移,卻抵不過大火的燒灼的速度,而一切終將會大火燒燬,只有青色的月亮冷冷地在天邊看著。

 

、對人類的諷刺

 

許悔之長期與黨外人士交誼,他的政治理念與民進黨相近。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發展中,民進黨反對損害土地,來支持經濟無止無盡的發展;民進黨主張環境與經濟找到一個平衡點。而當今的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對後代損害有多大,只一昧地發展經濟。許悔之在〈在廢棄的海岸〉諷刺人類為了自己的私慾,無止無盡破壞自然:

 

那早年的戀人終於

跟著哭泣

的海浪漂,漂到了這片

垃圾海岸

我吻她蒼白的臉

問她是否

願意聽我歌唱

是的,除了腐爛

她再也不會死亡了

 

海洋吞食著星光

天空無邊黑暗

我為她建造第一百座

核能發電廠

照亮我們

這座廢棄的海岸[9]

 

詩中的場景一開始就充滿死亡的氣息,海岸被人類所製造出來的垃圾所充滿了,詩中的「我」的戀人也死亡了,隨著海浪漂到這片充滿垃圾的海岸,這暗示著生態不斷地破壞的結果,人類最後的命運就是死亡,「海洋吞食著星光,天空無邊黑暗」暗示著人類的前途黯淡無光,可是詩中的「我」依然執迷不悟,要建造第一百座核能發電廠,來照亮這片充滿垃圾的海岸。這一首暗諷人類的欲求無止無盡,環境破壞到如死域一般,依然不懂得反省,不懂得節制。

面對生態的破壞,人類應該有所作為,去改變即將滅亡的一切,但現在的人類卻貪圖現有生活的便利,不願意去改變現狀,許悔之在〈我們神秘的悲傷〉這一首詩中的「我們」面對生存環境的]破壞,卻無能為力只能等待神秘的悲傷張開口:

 

錯過了風信子、水仙、鳶尾

和丁香的花期,我們遙遙跟在

夏天的後頭。最後一隻臺灣黑熊

逃亡在高海拔的森林中

悶苦的吼聲震破了飛鼠的耳膜

那神秘的悲傷,她伸出十指

彈出了甜蜜的變奏

你去過北港溪嗎?我的家鄉

那一條被嚴重污染的彩虹

常常在黑夜之中無聲的淌流

像一個不可避免生而病弱的

女人眼看著園裡的薔薇枯死一百朵

除了等待那神秘的悲傷張開口

我們甚麼,甚麼也不想說[10]

 

風信子、水仙、鳶尾、丁香的花期在春天,但因環境的破壞,季節不再分明,只剩下灼熱的夏天。因環境的破壞,臺灣黑熊只能不斷往上高海拔的森林跑,詩中描寫到最後一隻臺灣黑熊在絕種之前發出苦悶的叫聲,詩中所說神秘的悲傷指陳的就是死亡,人類面對環境的改變,季節變遷的消失、動物的絕跡、環境的污染卻無能為力,只能等待死亡的降臨。這諷刺著人類的無能與人類的自私,貪圖自我的享受,任憑環境不斷地惡化,直至毀滅的降臨。

 

結語

 

許悔之在詩中透過對鯨豚的關懷來反思人類生態所遭遇的生態議題,從中帶出對死亡、對末世的想像。許悔之在詩中關注核能污染、溫室效應等生態環境議題,在詩中描摩自然被破壞之後的慘狀,並諷刺人類的貪婪無厭與低能,讓人在讀其詩之時能夠產生警醒的作用。

 



[1]許悔之《肉身》,台北:皇冠,19934月,頁176-177

[2] 許悔之《肉身》,台北:皇冠,19934月,頁180

[3] 參考《聖經》,香港:香港聖經公會,1981年三版。

[4] 許悔之《肉身》,台北:皇冠,19934月,頁180-182

[5] 許悔之《肉身》,台北:皇冠,19934月,頁182-184

[6] 許悔之《肉身》,同註192,頁184-185

[7]許悔之著《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台北:時報文化,200112月初版三刷,頁26-27

[8] 許悔之《亮的天》,台北:九歌,20048月,頁82-83

[9] 許悔之《家族》,台北:號角,19919月,頁88-89

[10] 許悔之《肉身》,台北:皇冠,19934月,頁174-175